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開欄的話:當前,人們正從“吃得飽”逐漸邁向“吃得好”,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農業發展面臨著巨大的變革。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為我們指出了未來農業的發展模式:用科技助力智慧農業發展,用高新技術產品推動農業變革。崇明作為上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率先垂范,將更多科技手段運用到了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們將持續關注崇明農業未來發展,聚焦科技為農業帶來的變化。
把堆積如山的秸稈、菜皮,經過打碎、添加菌種等系列工序,再以長20米寬4米高2米的標準堆成一個個肥堆,在肥堆上覆蓋專用防水透氣的高分子覆膜材料,經過4-8周發酵處理,最終成為優質有機肥,這是記者日前在上海泛信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看到的場景。
“合作社從今年上半年開始使用智能堆肥模式,目前2個月內大概能處理秸稈、菜皮等農業廢棄物150噸?!鄙虾7盒呸r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相關負責人支琳琳介紹。
該合作社在港西、城橋等地均有基地,共種植蔬菜100多畝、水稻1300多畝。到了收獲的季節,農作物產生的蔬菜皮、秸稈等廢棄物就會給合作社帶來煩惱。
“過去,農村家家戶戶燒土灶,秸稈是‘香餑餑’,而現在都用電和氣做飯,秸稈又成了‘燙手山芋’,清運費時費工,堆在田里影響播種,燒掉更是污染環境,如何處理,讓人頭疼不已,如今合作社終于找到了將它們變廢為寶的辦法?!敝Я樟者呎f邊指了下不遠處,那一堆堆蓋著專用膜的堆肥。
據介紹,該合作社在區農業農村委的指導下,使用了由浙江宜葆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共同開發的微秸寶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智能堆肥系統,這套堆肥系統具有發酵周期短、發酵更徹底、成本更低的特點。
它可以實現多種農作物秸稈和畜禽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通過靜態覆膜高溫好氧發酵技術,把農業廢棄物變成富含有機質的堆肥。生產出的有機肥則正好提供給合作社使用,用來種植兩無化蔬菜。
“這套堆肥系統很好地利用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通過蜂窩網絡將發酵腐熟進程中最關鍵的溫濕度數據傳輸到微秸寶云。用戶不僅可在手機上實時查看發酵進程,還可以遠程操控控制發酵效果(建堆的溫度與濕度)。”
記者在現場采訪時詢問支琳琳,為什么就站在堆肥旁卻聞不到任何因發酵而產生的異味?支琳琳告訴記者:“這套堆肥系統不但科技含量高且非常環保,堆肥場地下面挖有水槽,產生的肥水經過水槽最終會流入尾端的地下蓄水池內。
因而地面上是不會聞到異味的?!敝Я樟毡硎?,那些儲存在蓄水池中的肥水,通過微秸寶肥水循環系統自動反抽入肥堆進行循環利用,不僅可以在肥水循環的過程中利用肥堆的溫度加快水分蒸發,還保留住了肥水中的養分。
據了解,為了增加農業廢棄物的處理能力,該合作社在區農業農村委的指導下,近期還將添置一套罐式發酵設備。通過罐式發酵模式,將菜葉、枝蔓、爛果、秸稈等廢棄物經粉碎后輸送至倉體,再通過恒溫低速攪拌發酵干燥等工藝,經過堆漚腐熟后變成無臭味、無病菌的優質生物質基料肥料。
記者從區農業農村委了解到,目前崇明地區像上海泛信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這樣投入使用的蔬菜廢棄物處理點一共有四個,下一階段將繼續在全區內推廣智能堆肥模式和罐式發酵模式。
“近年來,區農業農村委圍繞農林畜廢棄物綜合利用全覆蓋目標,在本區探索推進蔬菜廢棄物綜合利用新模式,控制和減少本區農業面源污染?!?/div>
區農業農村委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階段區農業農村委以規模化蔬菜生產基地為重點,以蔬菜廢棄物肥料化利用為主要技術手段,以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為根本追求,積極建立循環農業新模式,著力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提高本區蔬菜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推動全區蔬菜產業綠色發展。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