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wǎng)訊 炒鞋成當下最新“財富神話”。然而,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發(fā)布《警惕“炒鞋”熱潮,防范金融風險》簡報指出,近期國內(nèi)球鞋轉(zhuǎn)賣出現(xiàn)“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游戲。

“上個月買幾雙AJ5冰藍,這個月就能在北京全款買房。”誘人的暴富夢想讓不少人在“炒鞋熱”中迷失。現(xiàn)實中AJ5冰藍可以15天左右從9000元漲到2.4萬元,球星倫納德的球鞋,就從4000多元漲到三四萬元。8月19日這天,某球鞋交易平臺僅26款球鞋就達成了4.54億元的交易額,而當天股市交易額才3.9億元。
然而,已具有期貨與股票性質(zhì),交易卻建立在私人信任之上的“炒鞋”,卻讓許多炒客“吃不了兜著走”。原因有三:一、作為大批量的工業(yè)產(chǎn)品,運動鞋并無比特幣的信任機制、工作量證明機制,全靠廠家限量與認可,沒有風險可控性;二、因為可以炒“期鞋”,有人用三五萬元撬動幾百萬元的生意,然后靠發(fā)展客戶補“前缺”,往往等待已付錢炒客的是“無貨可供”“無錢可還”;三、炒鞋的起因,是今年某球鞋潮牌轉(zhuǎn)賣平臺推出的“閃購”服務,購買者買鞋后可選擇不發(fā)貨、收貨,而是直接掛在平臺上售賣,通過操作一夜?jié)q跌數(shù)千元。但是,現(xiàn)在負面輿論越來越多,平臺已下架相關服務,導致所有球鞋價格大跌一半左右,無數(shù)“炒家”變成了“大藏家”。
“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幣,00后炒鞋”,“炒鞋”推行一夜暴富的理念,年輕一代尤其是大中學生易受影響。不少年輕人頭腦一熱,很可能血本無歸,欠下巨債;有的還走上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甚至金融詐騙、非法傳銷的違法犯罪道路。
“炒鞋”不是理財手段,“鞋穿不炒”才是正道,炒鞋族和準備“上車”的人們,該醒醒了。
網(wǎng)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