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9·3閱兵式”已經過去十多天,除了颯爽英姿的鋼鐵之師,讓無數中國人激動自豪外,臨近尾聲時,7萬個五顏六色的氣球一齊升入空中的壯觀畫面,將紀念活動推向了高潮。
而這一壯觀場面的締造者來自上海,一家專門從事氣球藝術的小公司。公司負責人何將斌是一位來自福建的新上海人(見圖),90后的他2012年大學畢業后,放棄繼承家里的建材生意,投身自己的創業夢想。“看到一個個小小的氣球,在閱兵的大舞臺騰空而起,那種自豪感是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的。”何將斌說。
放棄家族企業“玩氣球”
今年25歲的何將斌來自福建,父母上世紀90年代來到上海從事建材生意。2012年大學畢業后,父親希望他留在家族企業,繼承自己的事業,但他婉言拒絕,向父親借了20萬元,一頭扎進了氣球藝術的事業。
“我大學學的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當看到由各色氣球設計而成的繽紛世界,一下子就喜歡上了。”何將斌說,做家族企業確實衣食無憂,但是沒有成就感,只有靠自己打拼贏來的一切,才能獲得他人尊重。
公司剛起步時,每天上網尋找潛在客戶,打電話自薦幾乎成了生活的全部。從生日宴會布置到公司慶典,無論生意大小,只要一個電話,他就馬不停蹄地趕往現場設計布置,忙不過來時,還拉上弟弟幫忙。弟弟在他的“蠱惑”下,也從家族企業“叛逃”,成了他最得力的伙伴。
創業之初,由于不少公司要在活動結束后6個月付款,盡管生意不斷,但“資金危機”一直伴隨著他們。無奈之下,何將斌只得向親朋好友求助,但惟獨沒有向父親開口。“既然選擇了創業,就不能認輸,如果再向家里要錢,丟不起這人。”
參與閱兵項目特別自豪
不認輸的性格加上努力,何將斌慢慢還清了債務,兄弟倆帶領的斌華氣球藝術團隊也漸漸有了名氣。今年7月,團隊被委托策劃參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氣球放飛項目”,這讓他們很是興奮,整個過程也讓團隊成員終身難忘。“閱兵儀式上,氣球放飛的場面只有幾十秒,足足準備了一個半月,打氣、捆扎、進籠、放飛,每一關都不能出紕漏。儀式結束前,我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何將斌說,看似簡單的給氣球打氣,想做到完美也很難。7萬個氣球的直徑要求統一控制在30厘米,最大誤差不能超過5毫米。因為大小一致的氣球升空速度相同,從而可以形成氣球墻的效果。
出于安全考慮,打氣由300名官兵完成。何將斌表示,其中給氣球打結這個環節最容易出紕漏,氣球一旦受傷就會出現慢跑氣的情況,此次閱兵采用氦氣作為氣球的氣體,這種氣體最多維持8個小時,一旦出現慢跑氣,幾個小時后氣球就飛不起來,因此充氣必須在閱兵前幾小時完成。而7萬個氣球要在短時間內充氣完成,談何容易。為了圓滿完成任務,團隊邀請了國內頂尖的氣球藝術設計師朱慶海等加盟指導,并額外預定了13萬只氣球讓官兵們平時練習。9月3日,何將斌團隊和官兵們從凌晨3時一直忙到早上,才將7萬個氣球充氣完成。“等到7萬個氣球騰空而起,懸著的心才落了地。”何將斌說,這是他創業以來最累的一段時期,但也是最自豪的一刻。
未來或創造更多奇跡
除了閱兵式,何將斌和他的團隊足跡幾乎踏遍了祖國大江南北,2014年,他們在三亞成功挑戰世界上最高的氣球圣誕樹。這幾天,他們正在奉賢碧海金沙景區內精心準備,9月18日,一座用30萬個氣球建成的世界最大氣球恐龍園將呈現在市民面前。
據悉,“玩氣球”還引來了風投資金。他們準備和何將斌合作,打造從氣球生產、藝術設計、活動策劃的產業鏈一條龍,這讓他有些“受寵若驚”。他說,這幾年創業,有一件事始終讓他耿耿于懷,就是國內沒有高質量的氣球。“中國是乳膠生產大國,氣球比比皆是,但每次需要高質量氣球時,只能從國外進口,有時報關時間一長,生意就黃了。真希望有一天,從我們手里能制造出高質量氣球,不僅滿足國內需求,還能出口國外。”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