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費孝通曾經說過,在父母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不過,對于不少子女剛剛開學的職場父母們來說,這句話應該改為:在父母眼中,孩子的作業也是自己作業的一部分,子女是他重來一次學生時代做作業的機會。
隨著中小學陸續開學,不少身在職場的爸爸媽媽們所關心的話題從孩子該去哪兒變成了孩子的作業該如何完成。在日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中顯示,有63.4%的受訪者表示身邊有家長幫孩子完成作業。談起孩子們的作業,不少職場爸媽紛紛表示“有一肚子苦水要倒”,連稱孩子作業太多、太難,幫孩子做作業又耗費自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沒想到孩子放假的時候累,他們開學了還是累。”不過,也有的職場爸媽認為,幫孩子做作業是對于孩子的一種嬌慣,不利于孩子的成長,應當學會適當放手。
現象:子女開學父母忙下班戰奧數忙手工
一大早跑了好幾條街,終于找到一家彩色打印店,今年34歲的林侃匆匆把昨天做到深夜才完成的海報打印出來,直到趕回家把海報放進女兒的書包里,他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在某國有銀行任對公客戶經理的林侃,今年女兒林紫彤剛上大班,本來對女兒開學后的生活充滿期待的他,在女兒開學一周后就感到了“心力交瘁”。原來,女兒上了大班以后,家庭作業也開始了頻繁的“花樣翻新”,讓林侃直呼“吃不消”。“原本在中班的時候,也會一家人一起做作業,比如做做剪報、畫些畫這種,那時候覺得這些作業也挺好,一家人一起做增進交流還能讓女兒學到些東西。可是今年一開始,女兒的作業一下子難了很多,什么手工模型、電腦設計海報,這些女兒一個人做起來都很吃力,真讓她一個人做的話肯定是完成不了。”林侃說不僅如此,有時候碰到自己不熟悉的就更花時間了,前些天老師讓紫彤班上的每一個孩子做一份海報,為了這份作業,平時鮮有機會用Photoshop的林侃現學現做,耗費了一個通宵才把這份作業做完,“不僅要現學現做,還得模仿出女兒做的效果,可把我折騰慘了”。
為了輔導兒子的奧數作業,趙影多次推掉了朋友的聚會。趙影的兒子今年初三,為了能夠在即將迎來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績,新學期伊始,兒子的作業難度一下子上去了很多。每天晚上,趙影都要抽出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來輔導兒子,等到每晚十點多兒子睡了以后,她才拿出自己手頭沒有做完的工作,有時候甚至要忙到零點以后。每天大量的時間投入讓趙影感到疲憊,自顧不暇的她雖然心疼兒子,卻依然希望兒子能夠成才,“只能希望初三這段時間早點過去了。”
原因:擔心健康顧面子父母為子女操碎了心
職場輔導子女,甚至是幫子女完成家庭作業已是一種常態,本應是子女完成的作業,緣何成為不少家長業余時間的負擔?不少職場爸媽都認為“孩子還小,無法完成這些作業。”或是希望孩子能夠多一些自己的休息時間。也有部分職場爸媽,為的卻是孩子們在學校的“面子”。
談起這些花樣繁多的作業,林侃就表示,有些作業超出了孩子的個人能力,只能家長代為完成。“像一些作業,我都要做一個晚上,小孩子做肯定是沒時間睡覺了,怎么可能放著她一個人做。”與此理由相似的,趙影也認為,如果不輔導兒子的奧數作業,也會嚴重影響兒子的休息,“像很多奧數題都是他到了高中才能接觸到的知識點,他自己沒有基礎的情況下確實有些吃力。他現在是初三的關鍵時期,我輔導一下他既能幫他掌握知識,也能保證他的休息時間,我自己忙點就忙點吧。”
讓林侃決定為女兒“包辦”作業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老師們對于作業的點評影響到了女兒在幼兒園的生活。“有一次園里要孩子們每家做一份剪報,結果那時候我們都是讓女兒自己去做的,但是園里不少家庭都是家長幫著做的,有一家孩子他爸爸是雜志編輯,幫他做得就很好,受到了老師的表揚,還展示了出來,而我們家孩子的肯定相對簡陋很多,老師也沒說什么,但是這件事讓女兒挺傷心的。”有的職場爸媽甚至表示,一些手工作業成為家長和學校雙方的面子工程,“學校拿著好的作品去辦展覽,而家里作品做得好的家長臉上也有光,最后結果就是所有的手工作業都是家長幫做的,徹底成了面子工程。”
與林爸趙媽的頗為無奈不同,在一家外企從事設計工作的Monica倒是“理直氣壯”地為今年二年級的兒子“減負”,對于兒子的作業問題,她有一套自己的理論。“像一些類似于錯字抄寫50遍這種作業,我都是讓我兒子抄個幾遍掌握了就好了,剩下的就幫他寫了。小孩子的天性就是應該去多玩,在這些事情上浪費時間沒有意義。”
建議:作業也是一種歷練家長應學會放手
職場爸媽們為子女完成作業,其結果往往都是為了孩子辛苦自己,他們犧牲了大量的休息時間換來孩子們的休息時間或是在學校里他人的關注。但是,對于自以為付出了的職場爸媽們來說,這樣的做法真的好嗎?
對于在中學當英語老師的Jan來說,父母對于孩子家庭作業的上心可以切實幫助孩子提高學習的成果,但是過度的關心往往會適得其反。“針對剛上預初的孩子,我們會要求家長每周監督孩子閱讀三篇英語小短文并摘抄其中的好詞好句,其實這項作業的自由度較大,對于家長來說并不算太浪費時間,但對于小孩子的英語學習的幫助卻很大。”不過,漸漸地,Jan發現有一些孩子的作業前后差別較大,可能有家長代做的可能性。“英語其實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一些家長能夠堅持督促孩子完成這項作業的孩子,明顯能夠在寫作中感受到英語水平的提高。”
而對于自己剛上幼兒園的兒子,Jan堅持自己的“教育哲學”,就是絕不幫助自己的兒子代做作業。“可能和我的職業有關吧,我就不喜歡幫他做作業,必須要求他自己完成,不能讓他養成一種依賴家長的習慣,對于他不懂的地方,我會給他一些指導,但是絕對不會代他完成作業的。”
而最近,讓林侃略感欣慰的是,女兒對家長代替完成作業有了一些抵觸,“女兒告訴我她覺得騙人是不好的,想要自己做作業。雖然我也會擔心她在學校里受到冷落,但是我還是覺得應該在誠信方面去給她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而不是一味地慣著她。”不用負擔女兒的作業,林侃一下子覺得自己的業余時間多了起來,人也輕松了,還經常能抽出時間給自己“充電”,他覺得用工作以外的時間好好放松自己,或是提升自己,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去,對于女兒來說,也是一個親身示范的榜樣。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