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隨著5G商用腳步漸近,有關“5G信號會致癌”的傳言近日在網上流傳。傳言稱5G會導致心臟節(jié)律改變、基因表達改變,甚至會損害DNA、會致癌。最近,某國內門戶網站CEO也在公開場合對5G的電磁波安全進行質疑。與此同時,又有外媒稱,5G通信網絡頻段可能威脅到全球的天氣預報能力。這些究竟是真的嗎?勞動報記者就上述問題采訪了業(yè)內專家。

正解:射頻輻射不會破壞DNA而致癌
記者搜索發(fā)現(xiàn),網上流傳著不少關于“5G信號危害人體健康”的文章。其中,有一篇題為《不可告人的秘密———可怕的頻率:5G時代的潛在危險》的文章稱:在世衛(wèi)組織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的分類中,Rfr(radiofrequencyradiation,射頻電磁輻射)屬于2b致癌原,使用移動電話可能導致腦瘤;而5G就是一個“潘多拉鐵盒”,它允許機器(比如手機)之間實現(xiàn)近乎“無縫”的通信,低水平的Rfr暴露,也會導致癌癥等一系列病癥。
所謂的“5G信號輻射”,屬于射頻電磁輻射。射頻電磁輻射又被稱作射頻輻射,是電磁波的一種形式,它由在空間中輻射的電磁波和磁能組成。射頻輻射是非電離輻射的一部分,是頻率在100khz-300ghz的電磁輻射。
日前,工信部直屬中國通信產業(yè)權威媒體《人民郵電報》,通過微博發(fā)布《5G時代,我們要擔心射頻輻射嗎?》一文,對“5G信號會致癌”的說法進行辟謠。
文章解釋,早在1996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訂了“國際電磁場計劃”,以調查人體長期暴露在極低頻電場和磁場中是否會危害健康,我國也曾加入其中。最終該項目于2008年發(fā)布了評估結果與建議:迄今為止,沒有任何研究表明存在一致的證據(jù),證明接觸射頻場強度低于造成組織發(fā)熱的限值,會產生不良健康后果。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在2018年的一份聲明中指出,目前手機射頻能量還是在安全限制內的,對公眾健康沒有太大影響。美國環(huán)境保護局和美國國家毒理學計劃也沒有正式將射頻輻射列為致癌物質。
這篇文章還提到,射頻輻射的能量只能輕微移動或振動分子中的原子,而不足以電離它,比X光射線和伽馬射線等高能輻射安全得多。這證明,射頻輻射不會通過破壞DNA而導致癌癥。
正解:皮膚實驗:毫米波頻對人體無害
那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可怕的頻率:5G時代的潛在危險》中提到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射頻輻射列為2b致癌原”,是怎么回事?
記者了解到,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下屬一個專業(yè)機構,它在2011年底把手機輻射列為可能導致人類癌癥的物質(2b類)。“2b類”中的物質,是被認為“可能對人體致癌”的。但是,這些物質在動物實驗中發(fā)現(xiàn)的致癌性證據(jù)尚不充分,對人體的致癌性證據(jù)有限。同樣被列入2b類的可能致癌物質還有咸菜、糖精和咖啡。因此,世衛(wèi)組織定義的“可能
致癌”,更多的是分類學上的意義。一位運營商技術人員告訴記者,5G的占用頻段包含sub-6g和毫米波頻段兩種,其中sub-6g頻段的熱效應已經被核實,不會危害健康。而利用毫米波提高數(shù)據(jù)傳輸速度是5G技術的最大突破之一。
那毫米波頻段會不會影響健康?記者了解到,基于現(xiàn)行標準的研究表明,目前依然不需要對毫米波過分擔心。科學實驗表明,在10毫瓦/平方厘米下持續(xù)8小時的60ghz毫米波輻射,不會引起眼部損傷。同時,相似條件下的皮膚實驗表明,它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正解:頻段“撞車”衛(wèi)星通訊可解
無獨有偶,近日又有外媒報道,氣象學家發(fā)出警告稱,美國聯(lián)邦通信委員會(FCC)即將拍賣的5G通信網絡頻段,可能威脅到全球的天氣預報能力。相關報道援引氣象專家的言論表示:將難以預測災害性寒潮等極端天氣現(xiàn)象,將造成人類生死攸關的問題。
對此上述運營商人士表示,5G頻率是有限定的。5G頻段可分為低、中、高頻段。頻段大致分布在450MHz到6GHz,以及24.25GHz到52.6GHz之間。2018年年底,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lián)通發(fā)放了5G系統(tǒng)中低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其中,中國電信和中國聯(lián)通獲得3.5GHz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中國移動獲得的則是2.6GHz和4.9GHz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
對于我國而言,目前風云氣象衛(wèi)星使用的頻段是137GHz和1700GHz,與5G信號暫時不會產生干擾。但這并不意味著5G不會與其他衛(wèi)星通訊信號沖突,例如中國移動的頻段就可能與北斗衛(wèi)星的通訊頻段產生沖突,需要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
即使如此,實際情況也并沒有外媒報道的那樣嚴重,因為每個國家使用的5G頻率都不一樣。況且杜絕頻率干擾并不是什么難事,這與我們平常聽的收音機頻道是一個道理,控制一下合理分配就可以了。
退一萬步講,即便頻率真的“撞車”了,也有補救的辦法,“濾波器”和“隔離帶”都是很好的手段。“濾波器”安裝在接收終端,可以有效過濾,增加接收端的“定向性”,屏蔽掉“雜音”,獲得想要的信號和其承載的信息。“隔離帶”縮減了帶寬,也就保留了相互之間不重疊干擾的安全距離。
正解:信號越好電磁輻射越小
此外,也有人擔憂5G通訊基站的輻射大小。
記者了解到,網絡提速和基站輻射增值無關。4G和5G網絡速度更快,不是靠增強通訊基站的信號發(fā)射功率,而是靠擴容傳輸帶寬,就像拓寬高速公路一樣。在4G時代,頻率帶寬大大提升,用戶覺得網速更快了,但4G通訊基站的輻射標準并沒有改變,還是要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
未來的5G通訊基站也是一樣。而且,通訊基站覆蓋越密,手機信號接收才越好,用戶受到的電磁輻射反而會越小。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