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上周,受全球股市恐慌下跌影響,滬指一度創8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創業板指目前百倍市盈率無疑是一顆炸彈,這將會炸傷眾多高估值、擠泡沫的題材股。
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6月,中國A股投資者似乎正在經歷“最壞的時代”:6月2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預測,2015年上半年GDP增長率約為6.96%,與中國1991年來GDP實際增速值相比,這一預測數據是24年來的最低值。就在報告出臺的當天,A股正在經歷八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而在這前后———6月15日至7月3日短短14個交易日內,滬指最大跌幅為29.91%。而本輪行情的“牛魂”———創業板,最大跌幅則達到39.11%。
在公認的中國改革開放35年以來最為鼎沸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年代,宏觀經濟數據的轉折降溫與A股的“速降滑雪”并轡而下,不禁使人疑慮:剛剛讓人燃起希望之火的“雙創時代”,是否將迎來失望的冬天?
答案可能正好相反。
同樣是在6月15日到7月3日的14個交易日內,境內創業相關風險投資交易發生155起,遠超于往年同期水平。6月17日單日,僅天使匯一家股權眾籌平臺就完成了近1億元的天使投資認購,不可謂不火熱。
多個案例顯示,經濟蕭條期甚至是股市暴跌后,往往是“獨角獸”(估值10億美元及以上的創業公司)開始的時間,是創業的最佳時機。
施樂公司和匡威公司分別誕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經濟衰退期的1906年和1908年。1907年爆發了史稱“大恐慌”的美國經濟危機,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市值從前一年的高峰期下跌了近50%。
而在著名的1929~1933年美國“大蕭條”前后,1928年誕生了摩托羅拉。1932~1933年間,先后有露華濃、匹茲堡鋼人、洲際面包公司(夾餡面包制造者)及英國萊德公司等橫空出世,股災和經濟蕭條,恰恰成為這些偉大公司的孕育期。
數據驗證,熊市無處安放的資本往往更傾向于涌向創業市場。
對中國年輕的創業者來說,基于1)移動大潮勢不可擋;2)國家鼓勵政策支持;3)基礎設施逐漸完備;4)經濟下行期,也是企業成本降低、競爭對手減少的周期。決定這個時代成敗的關鍵,在于創業者本身。
對于經濟危機,ThomasFriedman曾有一句精彩的解讀:Acrisisisaterriblethingtowaste.(千萬不要浪費危機)舊事物衰敗的時候,就是新事物崛起的良機。對于那些注定要發生的變革,危機就是最好的機會。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