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這個夏天申城天氣先冷后熱,冷飲市場也走出了V型反轉。作為零售終端,小小的冷飲柜臺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記者采訪中發現,蝦有蝦道,蟹有蟹路,冷飲品牌也往往“物以類聚”。在各自的細分市場上,這些冷飲品牌在冰柜中貼身肉搏,在不見硝煙的競爭中上演著一出冷飲江湖。
便利店:進口冷飲主戰場
日本的明治、韓國的樂天,不但有北海道牛奶、哈密瓜、蜜豆等諸多口味,在造型上也有雪糕、三明治、鯛魚燒、塑料包裝果昔等諸多不同選擇。羅森、全家、7-11等24小時便利店的冷柜相當“國際化”,當然,價格也最高。
記者昨天在位于市中心的一家羅森便利店看到,兩個冰柜里放著八喜、和路雪、伊利等多個品牌的冷飲,不僅如此,還有各種口味的哈根達斯、韓國的賓格瑞冰棒,日本的明治煉乳芒果雪糕,源自馬來西亞的馬來酷凍榴蓮味雪糕……記者發現,除了價格相對不算高的巧樂茲、千層雪等,大部分冷飲售價都超過了7元,且進口冷飲的比重接近一半。
羅森的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羅森便利店的冷飲根據品牌知名度和銷售情況進行調整,近年來逐步從之前的國產品牌轉變為進口品牌商品。“銷售最好的是和路雪的夢龍系列,相對蒙牛等價格較低的國產品牌則相對而言銷售平平,隨著消費者對商品品質要求的提高,銷售逐漸向進口類冰淇淋轉移。”
街頭小店:“東北風”包場
“東北大板賣得最好了。”在福建路上的一家煙紙店,老板娘這樣說道。只見這家小店門前,放著一個專門售賣東北大板的冰柜,而在另一個大冰柜里,記者發現了冷飲堆中有幾支“光明牌”鹽水棒冰。老板娘告訴記者,光明牌鹽水棒冰以前曾經一度熱銷,“那時候都是十幾支十幾支賣的。”但是因為利潤太薄,現在小店已經不再大量進貨了,只是附帶著賣賣。
相比于漸漸消逝的“老味道”,“東北風”則席卷小店。根據老板娘的介紹,東北大板自去年登陸申城以來,銷售額占到整體冷飲銷售的接近一半。記者發現,不少書報亭也開始引入東北大板、中街大果等東北冷飲,增加銷售種類。“別的冷飲都不賣,就賣這個。”一位書報亭管理人員這樣說道。
大賣場:跑量賣盒裝冷飲
在浦東的一家沃爾瑪超市內,記者發現,近10個冷飲柜臺里放滿了各式各樣的冷飲,品牌覆蓋齊全,價格亦比小店便宜不少。記者發現,該超市內銷售的多為盒裝冷飲,可愛多蛋筒、伊利巧樂茲、和路雪紅豆棒冰等多為5支以上的包裝。據營業員介紹,超市里賣得最火的居然是五支裝的夢龍。“市場上單支是8元,現在盒裝5支促銷賣35元,白巧克力口味的一天要賣出幾十盒,都快賣空了。相對來說哈根達斯買的人就少一點。”
不過記者發現,不論新老品種,盒裝售價都超過了10元,通過跑量的方式進行銷售,而最“低價”的冷飲折合單支也要1元。相關人士介紹,今年開始,原來的鹽水棒冰、綠豆棒冰、赤豆棒冰都不再進貨,“從銷售上看,同樣賣這么多,鹽水棒冰肯定賺的少。而且現在市場競爭激烈,同一口味也有多種品牌在做。”
業內:品牌集中度明顯
“在上海冷飲市場上,有兩種流通渠道。一種是以超市、賣場為代表的現代流通渠道,另一種是經銷商為代表的傳統流通渠道,他們可以將冷飲鋪貨到街頭小店,同樣也很有競爭力。應該說,這兩種方式是互相補充的。”上海市冷凍食品行業協會秘書長金祖衛說。
金祖衛告訴記者,在上海市場,工業化冷飲產品的年消費規模在12萬噸左右,近年來一直保持著平穩狀態。“從區域布局來看,中心城市的消費這幾年一直穩步上升并逐漸趨于穩定。而周邊鄉鎮的市場則表現出了較快的增長趨勢。”金祖衛說,中心城區主要還是一些大品牌。
上海一家市場機構今年6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對上海及周邊地區超過4000家賣場、超市、便利和專業店的零售監測,在冷凍飲品(冷飲)品類中,和路雪(夢龍)、伊利、光明、八喜、蒙牛、樂天等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就超過80%,優勢品牌的集中度明顯。
“市場品牌集中度高,產品質量穩定,價格也穩定,對消費者是有利的。”金祖衛表示,這也有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