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連續豐收多年,今年全國夏糧卻減產了,中國人的飯碗還能否端得牢?糧農賣糧難和惜售現象并存又意味著什么?針對近期糧食焦點話題,記者采訪專家進行分析。
糧食生產向更綠色轉變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25個夏糧生產省份調查,今年全國夏糧總產量為13872萬噸,比上年減產306萬噸、下降2.2%。
夏糧減產來自播種面積和單產的雙下降。具體而言,因單產下降減產了220萬噸,因面積減少則減產了86萬噸。
單產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老天爺沒怎么幫忙。而播種面積減少更偏重人為原因。盡管如此,2.2%的減產幅度并沒有改變全國糧食持續豐收的態勢。
事實上,從2004年到2017年我國糧食生產創下“十四連豐”穩定增長奇跡的這一時期,在2010年、2016年和今年,都曾有過夏糧產量比上年略減的情況。
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我國糧食生產正在向更綠色和更可持續方向轉變。不再唯產量論英雄,這才是糧食生產中的重大變化。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說,今年華北和新疆塔里木河地下水超采區調減小麥面積200多萬畝,西南西北調減條銹病菌源區小麥70多萬畝;節水小麥品種面積達20%,比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
碗里裝的仍是中國糧
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統計,截至8月10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4004.9萬噸,同比減少1968.5萬噸。這引發了市場對糧食安全問題的關注。
小麥收購大降,主要是受天氣災害導致小麥質量下滑和收儲制度調整的交叉影響。對部分受自然災害影響而品質不達標的夏糧,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六部門上月已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積極妥善處理超標小麥等問題,切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
唐珂表示,隨著小麥最低收購價的首次下調,市場機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優質小麥需求旺盛、價格上漲。優質比例提升正是當前我國糧食市場需求發生重大變化的體現。今年市場緊缺的優質強筋弱筋小麥面積占30%,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
專家普遍認為,今年夏糧仍然獲得好收成,為全年糧食豐收及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生產持續豐收,產能站上6000億公斤新臺階,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糧的自給率均超過98%,中國人的飯碗里主要裝的仍是中國糧。如今,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47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7公斤。今后該出口的盡力出口,該進口的主動進口,這是明確的政策導向。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