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明前刀魚刺如棉,又到了一年一度“江刀”上市的時節。昨日,記者采訪了滬上“江刀”經紀人、“捕刀”者后獲悉,今年大“江刀”產量銳減,其價格巔峰在3月9日前,最高達到4500元一斤,而至昨日2兩以上大“江刀”已跌至每斤3000元。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上海發出的刀魚專項捕撈證減少,而刀魚的產量實際也在減少,市場上大量的“海刀”、“河刀”,與“江刀”難以分辨。目前,盡管刀魚規模化全人工繁育技術已經實現、但距離批量上市仍需時日。

3月20日將迎價格轉折點
今年1月1日起,農業部“禁捕”工作再度擴容,其中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長江刀鱭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名列其中。而從今年開始,處于資源保護考慮,對刀魚捕撈證的核發“只減不增”,今年上海發出的刀魚專項捕撈證為112張,比農業部規定的上限125張,又減少了13張。
“捕刀證減少,是出于對‘江刀’的保護。而事實上,今年,‘江刀’產量確實銳減,可謂不折不扣的‘小年’。”持有這一紙金貴“捕刀證”的尹志飛告訴記者,去年,20多條漁船一天能夠捕獲三、五百斤大江刀,而今年所捕獲的卻都是2兩以下的中小刀、以小刀居多。“大江刀一天捕獲量不過10多斤,遠遠少于去年。”
在流通環節,產量減少后大江刀明顯供不應求。刀魚經紀人龔建彬在上海崇明的陳家鎮有一個刀魚集中收購點,他告訴記者刀魚的價格根據產量和需求而定,每天一價。“剛剛上市是價格高峰,網上說5000元一斤也不虛,3月8日、9日兩天是上周的價格高峰,零售價達到了4500元一斤。”上海有三分之一的刀魚經銷經龔建彬之手,而從今年刀魚上市以來,他每天的刀魚交易不過50至60斤,其中大江刀僅20多斤。“目前,1.5兩至2兩的中刀售價為800元一斤,1兩至1.5兩的小江刀則為250元一斤。”
尹志飛和龔建彬都表示,3月20日左右將是今年“江刀”價格走勢的轉折點,目前產量不高,而清明前根據江刀產量而價格波動、清明過后則價格明顯下跌。
海刀湖刀價格“腰斬”
“最主要的銷售點是銷往江蘇江陰,那里有較大的水產交易市場。二是發往上海本地,以酒店預訂為主,其次就是一部分電商。”龔建彬說,在上海本地,酒店和電商渠道的提前預訂,已經把為數不多的“江刀”售罄,一般在農貿市場難覓。
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她連續兩周周末去崇明購買刀魚,在堡鎮的農貿市場里,售價要比刀魚經紀人所說的低許多。“前一個禮拜,最便宜的小刀魚售價98元一斤,最高是1500元一斤。這周末再去,小刀魚售價為200元一斤,最高則還是1500元一斤。”不過,張女士說,只知道菜場里賣的是刀魚,但分不清是否真正的“江刀”。
除江刀外,因環境或遺傳等多種因素影響,在近海性腺就已發育成熟,不洄游得刀魚,與江刀在生態和繁殖上有明顯差異,被稱為海刀。另一部分刀魚定居在長江中下游各通江湖泊,受生態環境影響,分化成一類與江刀在生態和繁殖上有明顯差異的群體,被稱為湖刀。價格差距巨大,“吃口”也有天差地別。江刀“未熟香浮鼻”,不但鮮美,營養價值也遠高于海刀和湖刀。
龔建彬告訴記者,“江刀”稀少,而海刀、湖刀的價格幾近“腰斬”。“海刀和河刀的產量較豐、而價格卻跌去一半。目前,2兩以上的大海刀統貨售價約為1600元左右,中刀售價約在500元一斤,而小刀則為200元。”龔建彬指出,市民在購買刀魚時可以觀察一下魚身,江刀“鱗白、尾黑、睛小”,而海刀相比則肉體薄軟不厚實、其背部整體呈青色,海刀的肉頭較粗,頭、尾和眼睛發紅。湖刀則是最便宜的刀魚,其魚體較“單薄”,黑眼珠變大,尾部呈黃色而且有些下垂。
人工養殖高成本難量產
野生江刀面臨禁捕,海刀和湖刀“吃口”遠不及江刀。那么,有沒有第三種選擇?業內人士指出,上海水產研究所已有人工養殖第三代刀魚的先例。據悉,上海市水產研究所繼2013年成功培育出大規格刀魚苗種12.3萬尾后,2014年又成功培育出25.5萬尾苗種。至此,刀魚規模化全人工繁育技術實現穩定的苗種規模化生產。
不過,人工養殖刀魚卻面臨無法量產的難題。業內人士指出,餌料問題是無法量產的關鍵。目前使用的餌料主要是活魚、活蝦,刀魚對于活魚活蝦的要求很高,太大過小都不行,而且送到嘴邊的魚蝦必須成活。如果不能用人工餌料替代活魚活蝦,就不能解決人工養殖刀魚批量養殖、批量上市問題。去年,通過人工養殖的刀魚上市量僅上千尾,今年可達到4000-6000余尾,現已初步研制出人工喂養刀魚的餌料,但喂養后,刀魚生長的速度較慢,不能達到上市要求。
“人工養殖停留在科研階段,人工養殖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持,且投入大、周期長,養殖成本過高。”尹志飛表示,對于喜愛饕餮的“吃客”來說,養殖的總沒有野生的來得鮮美。“人工養殖刀魚全面代替野生江刀,尚需時日,食客也不得不再等上一段時間。”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