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據新華社重慶1月2日電:在重慶秀山縣,有不少電商新鮮事兒,銷售農產品成了一種新鮮時髦的娛樂:“網紅”網上直播賣土雞蛋,日銷量可以超過20萬枚;柚子、柑橘網上交易質量有了更好保障:打上了二維碼,手機一掃,直接溯源到了田間地頭……
秀山地處武陵山區腹地,是作家沈從文筆下的“邊城”。這些年,秀山巧妙布局電商網絡,讓“互聯網+”的產業鏈條覆蓋近7成農戶。昔日被重山阻隔的“邊城”,成了電商云集、物流集散的區域中心,有了開放發展新優勢。
“土貨”變“網貨”激活電商“新能量”
張敏家的農村小店名叫“武陵生活館”的店鋪,位于秀山縣洪安鎮貴措村,占地不大,卻圍滿了前來送貨的村民。
“現在農村土貨越來越受追捧,村里70多戶農民和我簽了網銷合同,每年要采購2萬多枚土雞蛋、20萬-30萬斤臍橙。”張敏說,通過電商賣土貨,價格高而且方便,而店主則通過提取傭金獲得利潤。
讓“土貨變網貨”,就是“武陵生活館”一大功能。依托散布在各村的“武陵生活館”網點,農產品最終匯聚到農村電商倉庫,通過快遞,奔向各大城市。
在秀山縣網商孵化園,譚邦森的巴谷鮮商貿公司,一年網上交易額突破3000萬元。白皮柚銷售旺季,譚邦森打電話向“武陵生活館”簽約店主催貨,要求加大產品采購量。
目前,秀山已搭建起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全縣電商年交易額近70億元,助推了經濟轉型升級。
“化零為整”降成本“流水席式”培訓人才
處于電商網絡末梢的“武陵生活館”建成233家,覆蓋所有行政村;全縣電商企業180多家,日均銷量3萬多單,不少產品成為網絡“爆款”。近些年,秀山農村電商破解了制約發展的難題。
農村物流成本高,那就聚合分散的資源,提高物流效率。2013年,秀山組建專注農村物流的企業“云智速遞”,整合81家物流快遞企業,共建“電商物流分發中心”。每年能節約1億多元物流成本。
專業人才短缺,電商成長“動力”不足,那就建立“培訓+孵化”的電商成才機制。“縣里與阿里巴巴、各高校合作,采取‘流水席式’培訓,‘導師常駐,學員即來即學’,最大限度降低人才準入、培養門檻。”秀山縣委書記王杰說。目前全縣已培訓電商人才1.5萬多人次。
“掏出手機掃二維碼,就能知道土貨生長環境、聯系方式等,發生質量問題,也可追責。”王杰說。秀山已獲認證的土雞、茶葉等特色農產品電商基地108家,供應點3600多個。
做足品牌文章“邊城”激活新業態
一次次網絡直播,原汁原味地展示著土貨的價值;做足品牌文章,打造“武陵遺風”“邊城故事”等電商公共品牌,一年銷售農特產品6億元。在秀山,電商的興起,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山區農業業態,創新了農村創業、就業模式。
秀山縣物流園區管委會主任楊小民介紹,“網絡訂單式”農業和網絡營銷,讓農民生產與市場需求實現“零距離”對接。
在清溪鎮太平村,300多農戶搭上電商“快車”,能吃苦、懂技術的農民負責農產品種植;年紀輕、頭腦活的,經統一培訓后,負責網上銷售;而網貨分揀、打包的活兒,主要由家庭主婦負責。
更多的農民還在與農村電商深度“綁定”,通過土地、技術等入股與電商企業合伙發展,實現增收精準到戶。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