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據新華社鄭州11月15日電:10年前,呂小芳離家去南方打工,是從農村到城市的“外來妹”。現在30歲的她回到河南商水老家,帶領村里的婦女加工環保購物袋,已是擁有9個工廠的老板。她們縫制的環保袋,最遠銷售到美國的沃爾瑪、全食超市。不但收入與外出打工差不多,員工們還有時間在家陪孩子,照顧老人。
農村,這個曾被一些中國年輕人視為“窮困”“封閉”的地方,如今正吸引越來越多有志青年創業和就業。
人人都在忙著奔小康
在蘭考縣,“返鄉創業明星”的宣傳牌頻頻出現在“裕祿大道”兩旁。在平頂山畫眉谷,29歲的張順智因最先在家鄉創辦民宿旅游而發家致富,被推選為當地最年輕的村黨委書記。在商水縣,擁有2萬多名職工的阿爾本制衣廠機器轟鳴,年輕女工們正趕制優衣庫、颯拉等品牌訂單。
如今,河南民間流傳這樣一句話:走大街,串小巷,人人都在忙。忙啥嘞?忙著奔小康!這種局面來之不易。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向城市,每年的“春運”是上億人次的短期人口大遷移。農村基礎設施落后,生態環境惡化,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鄉差距顯著,讓出生于農村的年輕人向往城市生活。在新生代的農民工當中,有不少人幾乎沒有務農經歷,他們對于城市的認同,甚至超過農村。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解讀十九大報告時指出,中國最大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
2009年郝向東離開老家平頂山郟縣老山薛村時,全村基本都是土路,僅有的一條公路也只有一輛三輪車寬。農民生活艱辛,種糧是全村人唯一的生活來源。
外出打工時,郝向東發現一種叫“迷迭香”的藥草市場廣闊,家鄉的土壤和氣候也適宜種植,他決心回村創業。起初,迷迭香產業并不被看好。等郝向東富起來后,村民們都來主動要求一起種植迷迭香。聯系農業專家,學習技術,嘗試加工產品……如今,郝向東和村民們的迷迭香產業已開發出空氣凈化包、面膜、精油等產品,銷售至上海、廣東等地。
郝向東認為創業成功得益于農村面貌的煥然一新。農村不僅普遍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當地政府對企業的財政扶持也使創業者更有信心。
回家創業,收獲成就感
返鄉創業潮流的出現也與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息息相關。由于東南沿海地區工資成本增加,企業出現“用工荒”,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勞動力較為豐富的內陸省份轉移。河南是人口大省,具有勞動力優勢,不僅解決了企業的用工需求,也降低了用工成本。當地政府提供的資金可用來支持購買機器、廠房,為創業者減輕壓力。
“5年前,是工人跟著產業走。現在工人在哪里,產業就到哪里。”31歲的任聯軍說,2015年他回到家鄉周口商水縣,創辦了一家加工服裝、玩具的企業,在全縣共有48個加工點,吸納近5000農民就業。
“過去在外創業,是因為城市里有好機會,是不得已為之。現在家鄉已具備這么好的條件,自然不愿意奔波漂流。回家創業,忠孝兩全,豈不美哉?”任聯軍說。
中共商水縣黨委書記馬衛東說,當地依托農民工返鄉創業工程,以使全縣11萬人就業,帶動近2萬名貧困群眾脫貧。
31歲的田光輝是漁具廠老板,曾在鄭州某外資食品企業工作。因為看到了漁具市場的潛力,去年,田光輝選擇回鄉創業。盡管艱難,但田光輝沒有后悔,反而收獲了成就感。
“如果將來企業做大做強,我希望幫助家鄉的老人養老。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些幫助我的父老鄉親。”田光輝說。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