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申城的智慧微菜場不僅在數量上實現了大幅增長,如今,又走出社區,開啟“沿街”模式。記者昨天在長寧區申城首個生鮮公共自提點看到,前期投入的4個柜子已經滿柜,多余的十幾件訂單商品只能被擺放在后倉。運營方表示,目前試點情況良好,今后或將繼續推廣。

開設一周日均單數破百
刷卡、開倉、取貨……拿出兩包蔬菜和一盒豬肉,李老伯樂呵呵地向記者展示了購買的商品。“都是我老伴用手機買的,我負責跑腿。”他說,自己騎自行車過來只需要5分鐘,而往常買菜則不得不去2公里外的菜場,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往往買到的東西也不盡人意。“時間久了蔬菜不新鮮,肉類產品還帶著濕漉漉的水。”

記者發現,這個位于安順路的智慧微菜場與小區內的基本沒有差異,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它的輻射范圍從原來的單一小區變成了街區式的服務模式。采訪中記者發現,像李老伯這樣的消費者并不在少數,其中不少是周邊的小區居民。據悉,運營才一周時間,“沿街版”的智慧微菜場已經達到了日均超過百單的訂單量。運營方食行生鮮相關負責人高海峰說,只要在智慧微菜場1公里范圍內的消費者,都能通過App進行下單,輻射近10個小區,滿足了更多消費者快速購菜的需求。“推行一周后的訂單量超出了我們的預期,這個網點之后還要增加機器。”

不僅是小區的馬大嫂,在智慧微菜場的一街之隔,是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所在地。幾幢辦公樓林立于此間,大量職工在此上班。下午6時許,記者看到,不少職工下班后就匆匆來到微菜場取菜。白領王小姐透露,她家是雙職工家庭,以往回家還得繞去菜場買菜,現在幾乎工作日都在這里訂菜,十分方便。
“沿街菜場”或將繼續推廣
高海峰告訴記者,這個網點原來是違章建筑,街道商業改造進行拆除后,就引進了智慧微菜場的機器。“虹橋街道辦事處在了解食行生鮮項目后便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附近站點實地考察、意見征詢后,認為該項目可以給居民們的生活帶來實質性的便利,便主動聯系了我們,經過反復推敲,最終決定設立公共自提點。接下來如有可能,我們還會繼續在那些配套相對薄弱的區域進行復制推廣。”

近年來,申城智慧微菜場的發展進程相當迅速,目前,全市智慧菜場的數量已經突破1500家。市商務委表示,作為標準化菜市場向社區最后一公里的延伸,以自動售菜機、網訂柜取等向百姓提供日常所需生鮮產品的社區“智慧微菜場”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智慧微菜場的另一家運營商廚易時代CEO沈軍偉看來,沿街提貨柜的傳播作用較強,能夠覆蓋更多的消費者。“但是隨著盒馬等生鮮平臺的沖擊,智慧菜場還需要找尋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之路。”
高海峰也表示,目前的公共自提點只是首次試點,沿街微菜場的模式畢竟還需考慮到街道物業的需求,網點的設置還需要多方斡旋,共同搭建。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