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上海農家菜的“均價”正在走出一根陽線。記者昨日從“2017海派農家菜大擂臺”上了解到,過去以“土”為特色的農家菜餐廳正在發生變化,食材用得越發精致,擺盤也考究起來,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農家菜價格不斷上漲。如今,農家菜餐館里人均消費超過百元者比比皆是。
吃吃白斬雞、嗦嗦螺絲、蒸條白水魚、弄點白切羊肉、炒個當季素菜、再來碗咸肉菜飯……傳統的農家菜似乎就是這種模樣。菜品不少,“花頭”不多,講究的是當地特色,以味道取勝,有時甚至幾個大碗就端了上來,食客倒也習以為常。
在昨日的“擂臺”上,記者眼前完全是另一幅場景。蝶戀花、荷花宴、椰汁蟹肉冬瓜盅、薯泥玉米蝦、錦繡魚球、天鵝酥……擺盤精致,用料燒法脫胎換骨,乍一眼看去,簡直是高檔飯店的出品。雖說這些農家菜一上桌,便吸引了不少眼光。可這種選材和燒法,和傳統農家菜有了天壤之別,還算“土菜”嗎?
“農家菜的改變,是為了迎合食客的需求。”青浦聯怡枇杷園的一位主廚告訴記者,過去他們著重在“土”上做文章,隨著90后年輕一代顧客的主流化,傳統不變的農家菜開始失去了一定誘惑力,“紅燒肉、大鍋燉菜、老八樣……這些菜一上桌,年輕人就覺得提不起興趣。”
為此,近年來滬上不少農家菜餐廳開始求“變”,首先就是追求精致,不再簡單粗糙,而是選料生態、做法講究;其次則是在創新上下功夫,一大批全新菜肴被推出,例如天鵝酥,就是用竹炭粉加蝦肉塑造成天鵝形狀;荷花宴則是每道菜中都有“荷”元素,荷葉、蓮蓬等完全入菜。
當然,這種變化也使得申城農家菜的均價出現了上漲,從原先人均50來元甚至更低,上漲至近百元,市郊一些生意興隆的農家菜餐廳人均過百極為常見,甚至有人均200元以上的“精品農家菜”的。
對此,上海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農家菜不能拋棄‘土’味,但不能一直“土”下去。農家菜的“根”在于“農家”,選料還是要離田頭越近越好。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