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威利”患兒被稱為“忘了什么是飽的天使”。由于先天染色體缺陷,他們從幼年時期開始會出現嚴重的“暴食癥”,饑餓感難以滿足,體重持續增加,發展成為重度肥胖,甚至最終危及生命。日前,由上海交大趙立平教授等領銜的國際團隊研究發現,腸道菌群是人類遺傳性肥胖的元兇。因此通過營養治療改變菌群可以有效控制“小胖威利”們的食欲、降低患兒體重,改善他們的整體健康狀況。這項研究也將成為普通肥胖人群的福音。
據悉,作為一種染色體缺陷導致的遺傳性肥胖癥,“小胖威利”綜合征發病率在萬分之一左右,屬于高發遺傳缺陷,有的患兒3歲,體重已經超過40千克。如何有效幫助他們控制體重是一項世界性難題。為此,趙立平教授科研團隊展開了系列研究,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進行的臨床實驗中,為參加住院營養干預的“小胖威利”患兒和單純性肥胖兒童提供了以全糧、中醫藥食同源食品和益生元為核心的膳食。
經過12周的營養干預后,在沒有外加鍛煉的情況下,“小胖威利”患兒與單純性肥胖患兒一樣,饑餓感明顯緩解,暴食癥得到較好控制,體重顯著下降,血糖、血脂、血壓等各種代謝指標都得到顯著改善。暴食癥緩解以后,“小胖”們可以在家長幫助下繼續在家堅持干預。其中,表現最突出的實驗志愿者,經過430天的營養治療,體重由140公斤下降至73公斤,并能長期維持在一定范圍內,不再持續增加。
奧秘就在于膳食中特別增加了大量可以改變腸道菌群的復雜碳水化合物,團隊研究表明,腸道菌群正是人類遺傳性肥胖的元兇。經過膳食干預后,“小胖威利”患兒的腸道菌群結構都產生了積極變化。該項研究共有中、美、英、德、法等12家機構的40名研究者合作完成,對改善遺傳性肥胖患兒的生活質量,乃至控制全球肥胖癥的流行均具有重要意義。
而對于普通的肥胖,調節腸道菌群也將對減肥成功有所幫助。趙立平建議,可以增加全糧在日常膳食中的比重,以調節腸道菌群。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