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上海新生代農民工總數已經突破500萬人,成為在滬農民工的主體。記者從上海社科院近日公布的“上海社會發展報告藍皮書”中了解到,本市新生代農民工多分布在郊區,其自購房比例也低于其父母一代,但這些外來務工人員渴望留滬的意愿卻較為強烈。
新生代已超過半數
根據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最新統計顯示,本市15歲至34歲的的新生代農民工規模已經達到502.36萬人,占到全市農民工的55.5%,占全市同年齡段人群的61.3%。
從區域來看,55.3%的新生代農民工居住分布在近郊區,29.7%分布在遠郊區,只有15%在中心城區。與老一代農民工相比,其居住在中心城區的比例下降了1.1%,居住在近郊區的比例也下降了0.1%,而遠郊區的比例則提高了1.3%。
與2010年的數據相比,新生代來滬人員居住在中心城區的比例下降了3.7%,遠郊區下降了1.1%,而近郊區的比例則提高了4.9%。由此可見,在滬新生代農民工主要居住的區域都以郊區為主。
不僅如此,新生代農民工自購住房的比例僅為3.6%,甚至不及老一代農民工的6.9%。不過,其居住在單位集體宿舍的比例為15.6%,要高于其父輩。
融入城市愿望較高
上海,是新生代農民工極其向往的城市。調查顯示,在“我喜歡我現在居住的城市”、“我關注我現在居住城市的變化”、“我很愿意融入本地人當中”、“我覺得本地人愿意接受我成為其中一員”等選項中,新生代農民工都給出了極高的肯定,其比例全部超過88%以上。
其中,“我喜歡我現在居住的城市”的比例最高,為97.5%;“我關注我現在居住城市的變化”也達到了95.5%;而“我很愿意融入本地人當中”為94.8%。
有73%的新生代農民工明確表示,希望能在上海長期居住,從而用自身的努力,在城市中實現自己的夢想。
社會融入需要“破題”
不過,通過調查發現,新生代農民工雖然表達出了強烈的在滬長期居住的愿望,但在實際中,其融入城市生活依然存在著一些不足。
例如,新生代農民工參與社區活動的比例普遍不高,甚至不及其父輩。數據顯示,其參加各類社區活動的比例都不超過25%,公益活動在其中比例最高,為23.3%,其次為社區衛生、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文體活動等。“經常參加”社區活動的僅為2.4%,從不參加的比例高達71.7%。
此外,新生代農民工與本地居民的交往也不多,僅一成人表示與上海戶籍市民來往最多,8成以上的交往對象依然是外地戶籍為主。
對此,課題組也認為,上海社區應該發揮基層組織的優勢,鼓勵新生代農民工參與社區生活和社區自治,增加他們與本地人的交往和交流機會,增進彼此互相了解。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