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一年間,14846個在田間地頭的墓穴被順利搬遷至公益性埋葬地,平整土地70多畝。這是奉賢在去年整治散埋亂葬舊俗上交出的答卷。
散埋亂葬不僅浪費有限的土地資源,而且破壞了生態環境,近年來更是出現回潮之勢。面對農民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如何從“根子”上杜絕散埋亂葬,奉賢疏堵結合的“組合拳”提供了經驗借鑒。
散埋亂葬浪費大量土地
截至2015年底,奉賢區位于田間地頭的墓地有77446個。奉賢區殯葬管理所所長程華說,將祖輩葬于自家田間地頭一直是當地的傳統,以前也進行過相關的整治和移風易俗的宣傳,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這幾年,散埋亂葬出現死灰復燃之勢,不僅新墳在增加,舊墓擴建之風也逐漸興起。
“經濟條件好了,就想給祖先的墳頭翻翻新。”面對記者的采訪,一位村民坦言“在農村,大家都愛講面子,看到一家擴建了祖墳,就有人跟風,怕別人說自己不孝順?!?/div>
程華說,根據之前的測量,田間地頭的墓地平均占地超過4個平方,77446個墓地合計占用農田近500畝。如果按照鎮級公益性埋葬地每個墓穴不超0.5個平方的要求,只需要不到50畝的土地,全區可節約耕地近450畝。
“散埋亂葬不僅浪費了有限的土地資源,還造成了視覺污染,破壞了生態環境,與奉賢建設美麗新農村的要求背道而馳。”奉賢區民政局副局長朱偉剛表示。
疏堵結合打出“組合拳”
面對屢次整治無果的舊俗,奉賢去年初打出了“組合拳”,從根子上杜絕散埋亂葬。
首先,探索建立“五位一體”殯葬考核機制,將散埋亂葬整治納入“五好村黨支部”考核、精神文明創建考評、村財政轉移支付考核、無違章村考核、鎮村社會治理及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考評。
“加強鎮級公益性埋葬地建設,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引導規范落葬是這場整治戰的關鍵?!?/div>
據朱偉剛介紹,奉賢戶籍村居民選擇經營性公墓落葬先人的僅為2%。除了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外,花上萬元,就可以在田間地頭建一個很好的墓地,而同樣的經營性公墓動輒幾萬、十幾萬元。
目前全區已建18個鎮級公益性埋葬地,墓穴價格從450元至3000元不等,供村居民選擇。此外,還制定了一整套節地生態葬獎補機制,將節地生態葬獎補經費納入區、鎮財政預算。自去年起,對新去世后選擇海葬的村(居)民,在市財政給予2000元的基礎上,區財政再給予3000元獎勵;新去世后選擇鎮級公益性埋葬地節地生態葬、小型墓、經營性公墓節地生態葬的村(居)民的可獲得1000元的資金補貼,對農村散埋亂葬遷移至鎮級公益性埋葬地或經營性公墓節地生態葬式(三代內)可獲得500元獎勵。
一年搬走14846個墓穴
系列組合拳取得了明顯成效,去年一年,14846個在田間地頭的墓穴被順利搬遷至鎮級公益性埋葬地,遷移過程得到了村民認可。記者在奉城鎮陸家橋村采訪時了解到,全村600多個位于耕地中的墓地,已于去年基本完成搬遷,剩余2個也將在今年清明期間搬走。
陸家橋村黨支部書記朱龍兵告訴記者,近幾年村里墓地翻建之風日漸興起,原先一個個土堆被翻建成豎有高大墓碑的豪華墓,走在鄉間道路,一眼望去觸目驚心,部分村民反響強烈。
整治行動啟動后,區鎮兩級政府到村里宣傳動員,面對面講解殯葬政策法規,改變傳統思維。村干部以身作則帶頭遷走祖墳。鎮級公益性埋葬地的價格和政府的補貼措施,也讓大家沒了后顧之憂。
為了鞏固整治成效,奉賢以“賢文化”為主題,不斷樹立厚養簡葬的新觀念,提倡老人在世時多孝敬,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此外,將繼續加大惠民殯葬政策,計劃利用5至10年,基本解決散埋亂葬問題。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