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日前,創投圈被一篇《就算老公一毛錢股份都沒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創業者》的文章再次炸開了鍋,創業公司的股權糾紛再一次被搬上了臺面。創業者在拉起隊伍創業之初,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往往就是創始人之間如何分配股權,然而,創業公司股權架構設計不成熟、利益機制不穩定而造成團隊決裂的案例卻屢見不鮮。據了解,創業圈不斷爆發股權糾紛最核心的原因,是創業者法律意識淡漠、人才機制不完善,而這背后折射的是,“雙創”熱潮中,與創業相關的法律、人事、財務等第三方服務產業亟待完善。
“股權糾紛”時有發生
日前,在創業者的朋友圈里,幾乎都被《就算老公一毛錢股份都沒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創業者》和《展程CEO陳羽翔回應:確實給老韓200萬,創業初期沒有明確的股權承諾》這兩篇文章刷了屏。
一位創業者對記者感慨道,“很巧,這類紛爭很多公司都有,特別是掙到錢的公司。”小隆(化名)在去年底剛剛拿到第一輪投資,類似的股權糾紛就好像還在眼前。他告訴記者,特別是在自己親身經歷了以后,看到這樣的報道感慨萬分。“我們三個合伙人是大學同學,一個負責技術、一個負責設計和市場,而我就負責拓展、推廣、拉投資。因為我是發起人,所以當初拿一半的股份,大家都沒意見。”他回憶,去年底拉到投資,兩個合伙人的股份面臨“稀釋”,“矛盾就來了。”小隆告訴記者,當初沒有經驗,股權分配時雖然有白紙黑字,但很簡單沒有任何條款,也沒有做公證,“現在回想,當初在做股權分配時真有必要請專業律師,但誰會想到。”他說,好在矛盾最終化解了,但想起來還是心有芥蒂。
在轉發了“老公股權案”的朋友圈后,小隆附上了這樣一段話:“過年給合伙人家屬包了小紅包,創業不易,默默陪伴的人也非常不容易,且行其珍惜。談錢不傷感情,不是格局小,事前確定落到紙頭,才是真的不傷感情。”
創業配套服務需完善
“其實創業團隊的分分合合太常見了。但股權分配的學問,真是創業者需要補的課。”IC咖啡創始人胡運旺直言,為什么股權糾紛成了創業圈繞不過的坎,在類似“老公股權案”發生時,創業者在轉發時都會提出“她的老公為什么不在當初跟CEO簽一個書面協議”、“她的老公為什么不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等等質疑,但真正落在自己身上,許多創業者們還是會掉進坑里。
他坦言,近幾年頻繁與創業者接觸,明顯感受到,創業者們在制定股權、期權分配時往往不夠重視,“不懂是他們最大的問題,其次是這方面的意識非常弱。”
“我們每周三會舉辦服務日,此類股權分配問題去年也請專家來現場培訓、答疑過,現場我們也注意到,有些創業者甚至在已經創業了一年以后才意識到當初的股權分配制度存在明顯缺陷。”徐匯軟件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創業者們對于這類的創業服務需求度很高,但真正能夠幫助他們的服務體系還有待完善。“并不是每個園區都能提供保姆式創業服務,但這又是創業者們在創業初期最需要的。”上述負責人坦言。
在與多個創業者溝通時,記者也注意到,在創業初期他們往往不會尋求專業法律顧問的幫助,而是更傾向于找入駐的創業園區有律師顧問合作伙伴提供的免費指導,但往往急于創業,在“排隊”接受幫助的過程中就打了退堂鼓。有創業者向記者坦言,在剛成立團隊時,曾向入駐的創業園區尋求法律咨詢,但最后因為相關資源太少、反應速度過慢,最終作罷,而尋求專業的法律顧問他和合伙人又覺得沒有必要。“和創業配套的資源、服務機構太難找”是創業者們最常念叨的。
股權或期權確定要趁早
隨著“老公股權案”不斷發酵,也讓不少創業團隊再次意識到股權分配的重要性。京都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肖小保表示,股權分配方案要在一開始就和團隊成員達成認同,事情在最開始說不清楚,后期就可能長成炸彈,創業團隊在創業初期就該把雷排掉。
他認為,確定股權或者期權的事是一件最需要趁早的事。在一家創業公司很小的時候,公司前途未卜,能不能活下來都不知道,更不用說估值,大家都不知道這家公司值多少錢。這個時候,利益更容易協調。歷史貢獻大小、未來幾年的責任大小、可替代性的大小等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因此,創始人團隊應當清楚的明確每個團隊成員的定位,根據不同的項目情況設計股權方案。此外,法律應當服務于商業的需要,在對待和處理合伙開公司這種重要的商事行為時,應當從在商言商的思維方式出發,而不能一味就著哥們義氣和江湖道義。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