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今天勞權周刊二三版的內容,實用性真強,對職工來說真有用。這是看到本期勞權的第一感覺。
文章的內容是關于工資種種情況下的結算標準。職工請病假,工資怎么折算?年休假沒有休,應該支付二倍還是三倍的工資?到手最低工資,還要不要個人承擔社保繳納……都是職工來咨詢的種種問題。
職工是帶著自己生活中的疑惑來咨詢的,從內容來看大抵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企業明顯有主觀意識上的錯誤。有些是企業不知法不懂法,如那位空調安裝企業關于全年收入的發放時間的錯誤做法。有些甚至是企業刻意規避法律,如那位個體戶老板,不執行最低工資標準還振振有詞。另一類是企業沒有違背法律的故意,只是對具體條文理解上有些不同認識或者說是偏差。如那家學校關于非全日制職工與合同制職工享受工傷待遇上的理解。
記者將這些疑惑分為最低工資、假期工資、各項津貼、女職工特殊權益、非全日制勞動用工等幾大類,對將近20個問題一一進行了針對性的解答,操作性很強,讓人一目了然。這樣的提醒,對職工很有幫助。
我們在提醒職工,但更值得提醒的是企業。有些職工只知道干活,平時并不關心這些工資是如何計算的,一味地相信單位的勞動人事部門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計算清楚的。但是,不排除一些企業鉆空子的情況出現,這需要我們的職工有一雙火眼金睛。現實的情況是職工在勞動爭議問題上必須是“全能型選手”,不管是簽訂勞動合同、事先搜集證據、各種工資的計算、如何打官司……其實,這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悲哀。
提醒,是媒體的責任。我們在提醒職工,更想提醒我們的企業、提醒我們的勞動監管部門,各盡其職各盡其力,認真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讓職工安安心心地把精力投放到工作上去,讓他們的疑惑少些再少些。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