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慢阻肺被譽為“沉默的殺手”,每分鐘導致2.5人死亡。近年來我國慢阻肺患病率不斷增高,但就診率卻僅有30%左右。昨天是第15個世界慢阻肺日,北、上、廣、蘇等十省市健康教育機構同步舉行大型主題宣傳活動,慢阻肺防治核心信息正式對外發布,由鐘南山、王辰院士領銜、全國十省市百余名呼吸科專家向公眾提供了形式豐富的科普咨詢服務。該項活動也是“健康中國行———全民慢病防治素養促進行動呼吸專項行動”的系列落地活動之一,旨在倡導提升大眾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意識和素養。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可進一步發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見慢性疾病。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高達9.9%,也就是說每10人中就約有1人患病。鐘南山院士表示,慢阻肺已成為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同濟大學附屬肺科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徐金富教授表示,慢阻肺常見合并癥包括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焦慮和抑郁、肺癌、代謝綜合征和糖尿病等,35歲及以上人群伴有慢阻肺主要癥狀、吸煙史、職業粉塵暴露史、化學物質接觸史、生物燃料煙霧接觸史、慢阻肺家族史等情況,都需要警惕慢阻肺。
慢阻肺已經成為各種慢性疾病防治中的“短板”。我國民眾對這一疾病了解甚少,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患病率高,經濟負擔重,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不過,徐金富教授指出,慢阻肺可以預防和治療,其早期癥狀往往被忽略,中期患者出現活動后氣短,晚期患者為肺氣腫、肺心病、呼吸衰竭,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為避免患者冬季出現急性加重,專家建議患者戒煙,避免有毒有害氣體刺激,同時注意保暖防寒,開窗換氣。而多數慢阻肺患者存在營養不良,消瘦,低白蛋白血癥,建議患者應給予高蛋白及高維生素飲食。如出現明顯的咳嗽、咳痰加重、痰量增加、氣促加劇、出現發熱或黃膿痰、下肢水腫或夜間不能平臥等,均應及時就診,避免延誤治療時機。鐘南山院士則呼吁更多的呼吸科醫生重視慢阻肺的健康教育,積極參與到慢阻肺的健康教育工作中來。他倡議,要像測血壓一樣對肺功能進行測試,如果做不到就需要在每年的體檢中增加肺功能檢測項目。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