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在上海,有許多這樣的自雇業者,他們經營著一家并不十分起眼的小店,舍不得雇人,擺貨、清點、記賬,忙的時候,連飯都顧不上吃。“生計”是他們開店的初衷,慢慢地,滿足生存不再是全部,挖掘特色,追求自由,那份懷揣在心底的小小夢想一點點開了花。
一年增加近2萬個體戶
記者日前深入走訪了上海30家小店,其中包括煙紙店、餐飲店、花店、家具店、文具店、便利店、彩票店等各種類型,它們分布在上海靜安、黃浦、長寧、普陀、浦東、閔行等區域。同時,記者以小店一條街進賢路為中心,重點發放問卷調查,管中窺豹,一探申城小店的生存狀態。
受訪小店多是“夫妻老婆店”,他們在相關部門注冊登記時,被歸為個體工商戶類別。工商部門給出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上海共有41.80萬戶個體工商戶,去年同期則是39.85萬戶,一年時間內,增加了近2萬戶,資金數額累積達到122.07億元,同比增長14.0%。不同行業內,由于市場的需求變化,開關店面的現象并不少見,不斷增長的整體體量也展現了小店業態蓬勃發展的勢頭。隨著時代變遷,如今的小店已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夫妻老婆店,迎合時代需求的變化,形形色色的小店層出不窮,小店也充滿了活力。
調查數據顯示,有4成以上的申城小店店主是80后,有三分之一的小店店主并非上海戶籍,越來越多的新上海人、年輕人愿意去嘗試開一家小店,不僅解決了自身的就業問題,創造出了更多的就業崗位,也為自己的人生軌跡畫上了與眾不同的一筆。
工作9小時以上是常態
“開店就是用夢想折磨自己。”一位小店店主告訴記者。在我們的調查采訪中,超過4成的小店老板一天工作時間達9-12小時,還有25.93%的老板工作時長達13小時以上,遠超普通的上班族。
不僅如此,有近4成的受訪小店老板因為各種原因自己并不繳納社保,社會福利有所缺失。一些老板擺出了“現金為王”的觀點,對于自身保障考慮的并不多。“工作時間長,就自己調節,有點小癥狀就休息休息,自己吃點藥,盡量不上醫院看病。”有老板這樣嘆氣道。沒有定期的體檢,看病需要自費,身體完全是靠自己“保養”。
而在一些雇傭員工的小店,受訪小店的員工均沒有繳納社保。“交社保壓力太大了,希望能在其他方面做些彌補吧。”他們中的很多人說。
壓力陡增練就“獨門秘籍”
不可否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租金成本和用工成本的不斷上漲,申城小店的經營壓力陡增,利潤也在逐漸收窄。有趣的是,調查中記者發現申城小店多已經營2年以上,有老板直言,“現在去開店,就更難嘍。”
調查數據顯示,近7成受訪者都表示行業競爭激烈,生意難做。而同樣有近7成小店老板說,稅收、租金等成本的逐年攀升是他們最頭疼的問題,其中有48.15%的小店租金成本甚至超過總成本的一半。
“一個月收入和工薪階層差不多,沒想過靠這家店發家致富。”近6成的小店老板因為用工成本高昂而放棄雇傭員工,這是大部分小店的真實情況,但卻無法消磨掉老板創業的初心。“開店可能還有點小小的理想成分,現實就是生意,不盈利,就活不下去。”記者采訪過的小咖吧老板的一句話,道破了不少小店生存的現實困境。我們發現各類小店都在尋求著自身的突破,不論是經營策略、運營模式、鄰里關系等各個方面,都有探索和創新、甚至是“獨門秘籍”。
勤勞和氣,開明務實。秉承著城市的精神和文化,上海小店正悄然綻放。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