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對一個男人來說,干著喜歡的事,還能養家糊口,就是幸福。”開店當老板,老周覺得自由。不過,當初他并沒有想到,自己經營老上海家具與進賢路的氣質頗為匹配,更沒有想到,后來這里會變成人氣小店一條街。鄰居們的小店開開關關,而老周依靠精準的選貨眼力已經營了11年。
店長檔案:老周,奔六上海大叔,從企業辭職后,干過外貿當過房產中介,2005年起因興趣開店。
店鋪面積:19平方米投資成本:每月租金、人工3萬元左右
人工數量:2人經營品類:民國時期為主的老上海家具、家電、日用品等
月營業額:不確定,浮動較大
高度近視無礙“好眼力”
2005年,老周開店時,進賢路遠不如現在這么紅。“離家近,方便,又正好有店面。”當初他并沒有想到,自己經營老上海家具與整條街的氣質頗為匹配,更沒有想到,后來這里會變成人氣小店一條街。
兩家知名的本幫菜小餐館帶動進賢路崛起,后來陸續也有一些成功的咖啡西餐館、服裝店等業態。“看不到的困難其實也很多,不少門面就是‘開關店’。”一些鄰居“過客匆匆”,而老周的“海上舊情”老上海家具店,已經走過11年。
從民國時期的桌椅到櫥柜家具、從老電風扇到30年代美國進口冰箱……置身于小店,就能被或洋氣或精巧或懷舊的感覺包圍。抬起頭,各種式樣的吊燈臺燈幾乎都亮著,“省得客人看一次就開一次,索性全天開著”,老周還自嘲,“反正我兩千度近視,燈開著就開著吧。”
不過,視力不代表眼力。“最近天熱,幾千塊的老電風扇賣出去好幾臺。”經營老家具生意,老周的選貨眼光就是生產力。
進貨怎么才能不看走眼?老周說,仿造貨他不收的,然后就是憑感覺靠自己審美把控了。
干喜歡的事養家就是幸福
所謂憑感覺,里面有必不可少的經驗積累。最早接觸,還要追溯到老周年輕時剛學會抽煙那會兒,他收了個精美懷舊的老打火機。慢慢地,從小件到大件,因為喜歡,老周家里的家具變成“海上舊情”風。
所以,從企業辭職、又干過外貿當過房產中介后,老周最終依照自己的興趣,開了老家具店。“對一個男人來說,干著喜歡的事還能養家糊口,這就是幸福。”開店當老板讓老周覺得自由,他說自己不服管的個性不適合在企業里。
即便現在到了奔六的年紀,老周仍是“初性不改”:對進店客人他不會殷勤迎上去,對粗魯無禮的客人他也會同樣回敬。“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隨性直率,而陌生人用現在流行語說會覺得我‘高冷’。”他說。
老板雖然“高冷”,但并沒有把生意嚇跑。
和進賢路上人氣餐館門庭若市反差強烈,老周店里除了他的伙計和一些熟識朋友來往,平時很難遇見顧客。老周告訴記者,民國老上海家具不是大眾消費品,路過客當然偶爾也有,但主要還是這些年積累的顧客。“喜歡老家具的人,都有點文化品位的。”說到這里,他有些小得意。
每件老家具都在等“知音”
不見客人進出,那是不是傳說中的“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每一件老家具都在等‘知音’。”老周說:“至于營業額和利潤,真的很難說,有的東西或許售價比進價翻番,有的可能不賺錢就賣了。”
指著看起來很普通的一把凳子,老周問記者:“你看這個多少錢?進價4000元,5000元不一定賣得掉。不過真的是好東西,全鋼質地的舶來品,還可以機械升降,就看有沒有顧客識貨了。”
和那些有規律的生意不同,“海上舊情”彈性很大,老周手頭現金流多了,又遇到好東西,那陣子拿貨就多。“粗粗算了下,就現在店里你看到的這些,大概值200萬元。”老周笑稱自己是沒有現金的窮老板:“這盞小小的臺燈,就要占我2萬元現金;不過真有人來買,我還不舍得,玳瑁裝飾的,太漂亮了。”
主業外四大愛好:煙酒茶書
進貨后,還有一道工序是整修翻新:比如沙發,骨架完好,布料表面需要重做重包;柜子,重新上漆翻新……老周賣得都是能使用的老家具,店里他自己日常用,也都是收來售賣的商品。
老周雇了個伙計,小伙子店員負責幫他干些搬貨運貨的體力活。“開店時間長了,外地客人也不少,彼此很信任,照片我發微信上,客人先打款,我們再發貨。”老周說,這些事情靠他一人忙不過來,所以租金加上發工資,每個月成本七七八八在3萬元左右。
除了店員,還有位高大帥氣的“小鮮肉”經常出沒。“我吃喝拉撒全在店里,兒子每周都會來看我。”在音樂學院上學的小周每星期都會帶些學校食堂好吃的點心來看老周。
老周的微信朋友圈除了展示店里的老家具,更多透著溫情和文藝:騎單車的兒子、老友的探望、朋友送的好煙好茶、來他店里“蹭飯”的街坊鄰居……在店門口,老周架起一個電子爐:梭子蟹毛豆、蔥烤鯽魚、紅燒肉、辣肉面,這些都是他的拿手菜。“不喜歡出去吃,因為我自己廚藝還不錯。”
“千杯纏夜色,但卻余音,無是和鳴……”這樣的文字,配著飯后的煙酒照片,“生意人”老周更是一個有情懷的文藝大叔。“除了喜歡老家具,還有四大愛好是煙、酒、茶、書。”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