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紅透了網絡的話語,如今由薛淵和他的團隊成員說出來,多了幾分厚重感。自上世紀90年代初創業至今,他們緊盯動物電子標識產業,篳路藍縷,從毫無技術積累到被評定為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如今,上海生物電子標識股份有限公司成為目前國際上唯一通過相關認證的中國企業,產品出口至法國、英國等十幾個歐美國家。
薛淵和團隊成員走到了讓許多創業者艷羨的彼岸。36項專利,17項軟件著作權,各種榮譽接踵而至,但他們初心仍在,因為他們始終記得,筑起食品安全的長城是他們對百姓對自己的承諾。
動物電子識別有了中國產品
故事要從一個只有米粒大小的植入型電子標識說起。當時,這樣一個標識完稅價超過10元,做成最終產品的市場價是50元。價錢雖然貴,但是標識能實現動物傳染疫病防控與管理,為食品安全裝上一道養殖可溯性管理的保險。毫不夸張地說,要是沒有這米粒大小的標識,產品在高端市場中寸步難行。面對進口設備高昂的價格和層層的技術壁壘,薛淵和團隊成員決心不將這份廣大的市場拱手相讓,一定要造出中國人自己的電子標識。
為了這個夢想,薛淵和團隊成員走上了艱苦的科技研發之路。在沒有指導、缺乏經驗的情況下,他們組建自己硬件和軟件部門。8年間,經過無數次失敗的積累,終于有了自己知識產權的芯片設計版圖;2年后,首條全自動精密電子標識生產線在公司潔凈的生產車間開機運轉,這標志著少數國家具有較高難度的植入式電子標識的壟斷技術被打破,為大規模國產化生產應用鋪平了道路,加速了參與國際競爭的步伐。
在企業發展的重要階段,薛淵總是和大家一起,奮戰在科研和生產第一線,帶在產品和技術上不斷提升科技含量,縮短了發達國家同類產品和技術的差距,2005年至今已完成大小各市級項目4個。公司的產品正在得到廣泛的應用,并得到國家農業部的支持,正在著手建立全國范圍內的動植物信息數據庫,對全國的動植物信息跟蹤和安全防范提供有效的保證。
給肉產品貼上身份標貼
注水肉、病毒肉,個個都是讓老百姓避之不及的詞語,繃緊著大家對于食品安全脆弱的神經。如何重塑群眾對于食品安全的信任?薛淵和團隊成員將目光鎖定在了物聯網和動物電子標識上。
如今,消費者購買特定品牌的豬肉,預包裝豬肉產品上都有一張包含了身份信息的“二維碼”標貼,溯源系統能使消費者準確了解所購買的豬肉產品信息,從飼養、檢疫到屠宰、分割以及銷售等環節的全產業鏈追溯信息,實現了從源頭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監控和追溯。
這個高大上的技術,足足花了他們六年的時間。從項目調研到實施上線,軟件研發團隊十幾位工程師奮戰了186天。因為整合系統從硬件到軟件都是自主產研發品,且整合溯源過程中的業務邏輯紛繁復雜,帶來了巨大挑戰。作為全國首創的屠宰溯源系統,僅僅方案就出了幾十套,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軟硬件版本數更是過萬。大家吃在一起睡在一起,有人在妻子懷孕最需要關心的時候依然堅守在崗位上,有的掛著點滴還在電話中討論著實施方案,還有的連奔喪都沒顧得上。李暢作為部門負責人,好幾次看到有人打著電話偷偷抹眼淚,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系統按時交付。
軟硬件都開發完成了,實際鋪開的過程也浸透了他們的汗水。養殖場屠宰場環境惡劣,到了夏天現場更是使人作嘔、氣味刺鼻,挑戰著忍耐的極限。大家絲毫沒有猶豫和推脫,分頭到牧場一家一家做工作,前后一個月的時間就把50多家牧場工作全部做通,使得項目能夠得以順利開張。經過一年半時間的不斷努力,全上海規模養殖場、屠宰場和無害化處理中心通過各種方式全部都可以熟練地使用信息化投標平臺,完成信息的采集、上傳以及查詢功能的使用。
助力養殖業牽手互聯網
通過堅持自主研發,薛淵和同事們付出了遠超常人的心血,但悉心耕耘之后的收獲更為喜人———產品出新率、市場占有率屢創新高。并且為保證產品的生產質量,2010年起公司更上一步,引進了ISO14001環境體系,使得公司治理的整體水平、質量和形象大大提升。特別在全球注重環保、低碳的氛圍下,ISO14001認證將更加有意義。
薛淵和團隊成員通過牽手物聯網,讓傳統的養殖業經營主體有了新的生命力。而未來也許只有將這張網編織得更加多元、穩固,形成更大規模化應用,傳統農業物聯網信息化道路才會走得更遠,實現“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程覆蓋和可追溯查詢。
在編寫的《上海市動物電子標識地方標準》獲得上海市標準化優秀成果二等獎后,公司團隊主要人員正在參與編寫行業國家標準。現在,公司自行開發和生產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各類動物電子標識中,90%以上出口10余個國家和地區。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