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據新華社廣州6月28日電:胎盤是妊娠期間母子間交換物質的器官。人的胎盤也是一味中藥,稱為“紫河車”。不過,在2015年國家藥典委員會新修訂的《中國藥典》上,紫河車作為藥材被“除名”。
目前,一些商家把胎盤包裝成“治病救人”“煥發青春”的“神藥”,有人私下向產婦推銷制作胎盤膠囊給體虛的家人食用。胎盤究竟效用幾何?自制胎盤膠囊存在哪些風險?食用不當會帶來什么后果?
醫院內兜售“胎盤膠囊”
幾位在北京大學某附屬醫院生產的產婦告訴記者,最近有人上門推銷胎盤制作膠囊,宣稱胎盤不僅可以給產婦“快速進補”,還能治療家中體虛的老人。
記者聯系上一位劉姓制售胎盤膠囊的女士。她說:“胎盤補身效果好。根據大自然規律,哺乳動物生完孩子后都會快速吃掉胎盤。產婦產后大量失血,身體虧空。胎盤特有的物質可以補氣補血補腎,還可以補充免疫球蛋白。”
劉女士告訴記者,這些年她幫助很多在北京生產的產婦制作胎盤膠囊。“北京人已經逐漸接受這個東西,有40%-50%的產婦及家屬在吃。還有很多人不了解,所以不接受。”
記者隨后告訴她,產婦在外地。她表示:產婦生完之后,將胎盤冰凍在冰箱里,三個月內都可以交給她。用烤箱200攝氏度烘干殺菌,打磨成粉,灌裝在膠囊里面,一次加工費用400塊。胎盤大小不一,可制作百粒左右。口服每天2次,一次2、3粒。膠囊殼都是在正規藥廠買的,確保“干凈”。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私自加工胎盤、售賣來歷不明胎盤膠囊的情況,在安徽、廣東等地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胎盤功效爭議已久
如今,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中國民間,都有食用胎盤的擁躉。然而,中西醫對胎盤本身功效的認識,一直存在爭議。
中醫把人體胎盤入藥,稱為“紫河車”,即人胞衣、胎衣,為健康產婦娩出之胎盤。根據《本草綱目》,紫河車對虛喘勞嗽、氣虛無力、不孕等各種肝腎氣血虧虛的病癥有明顯療效。不過,中醫講究的是對癥下藥,并非所有人都適合吃紫河車“進補”。
有中醫認為,胎盤性溫,陰虛患者不宜單用;有實邪者也不宜食用,否則會火上加油。故應經醫生辨癥后,在醫生指導下科學食用。
安徽一家三甲醫院的中醫專家稱,臨床上目前使用紫河車的藥方不多,但是一些中藥制劑里含有這一成分,如生血丸、安坤贊育丸、補腎固齒丸和益血生膠囊等。
不少西醫認為,不應迷信胎盤的滋補和營養價值。人胎盤中含有的營養成分并不神秘,它同一些動物胎盤的成分大同小異。
“吃紫河車和吃豬肉沒多大區別。”中國科技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后陳亮說,胎盤成分復雜,其含有的干擾素能抑制多種病毒對人細胞的作用,含有的巨球蛋白稱β抑制因子能抑制流感病毒,含有多種激素及有應用價值的酶等。但是,中醫使用的紫河車都是經過高溫等辦法制作的,那些生物活性成分早已“蕩然無存”,只剩下與普通肉類差不多的一些脂肪、蛋白質等。
自制膠囊存在風險
安徽一家婦幼保健醫院的專家告訴記者,胎盤屬于醫源性人體脫離物,一般產婦簽字后,醫院根據病理性廢棄物的處置管理辦法處置。但是,也有產婦要求自己帶回處理的。有的農村地區就留有習俗,說剖宮產的產婦吃胎盤可以迅速恢復身體,有的產婦就把生胎盤簡單煮熟食用。
針對胎盤膠囊,她表示,很多此類產品是既沒有藥準字也沒有保健準字的自制品,不僅來源不明,就連是不是人胎盤都很難說。“貓胎盤、羊胎盤都有人收購,不知道最后做成什么。”
專家指出,食用胎盤或服用胎盤膠囊,均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來源是感染了乙肝、丙肝、艾滋、梅毒、麻疹等病毒的產婦,胎盤在制作過程中也很可能成為傳染源。
“市面上的紫河車來路不明,食用后不但不治病,反而有可能致病。”一位婦產科醫生說,由于胎盤中有大量血液,消化系統有潰瘍或其他傷口者食用胎盤后,可能感染疾病。另一方面,胎盤內殘留過高的孕激素,食用也會造成內分泌功能紊亂。
專家建議,即使是需要服用紫河車,也應該盡量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成品藥,最好不要私自制作。
崇明商家網提醒:在崇明農村地區,普遍60、70歲的老人尤其迷信電視廣告藥效,尤其是對各類過度勞損疾病(如脊椎病、腰肌勞損、腰間盤突出等),然后一味讓子女購買一些電視廣告保健藥品,事實上,這些老人又放不下農田重勞力工作又想著吃點藥就能解決病癥,往往容易聽信老人相互坊間交流和一些廣告講座上當受騙,很多保健品實際對自身其實并沒有好處,有些藥酒更容易導致高血壓等上升危害,而對一些常規感冒藥卻認為“是藥三分毒”的歪理大放厥詞而不肯吃,拖著不解決,這種錯誤的行為都需要小輩更多關心和照顧。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