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萬物生長,吐故納新。在清明前夕,走在滬上各大食品店,總能覓到青團的身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今年滬上不少商家的青團都悄然漲了0.5元,但即便是這樣,銷售依舊比去年要增長10%左右。
青團毛利可達50%
“手工制作大青團,豆沙青團3.5元/只。”記者昨天在南京路步行街上的沈大成看到,青團銷售柜臺前,排著幾十位顧客。“買了兩盒豆沙青團,周末正好和家里人去掃墓,用得上。”市民王阿姨這樣說道。
沈大成負責人周曉萍表示,今年沈大成的青團除了傳統的豆沙餡外,還有薺菜鮮肉和三丁餡。“今年每種青團的價格都漲了0.5元。連續幾年都沒有漲價,如今人工成本不斷上漲,所以今年漲價了。”據透露,青團作為沈大成的拳頭產品,今年從年初八就開始銷售。“早上7點開始賣至晚上8點,平時工作日一天就能賣出近2萬只,到臨近清明的時候銷量還會繼續增長。”記者在王家沙南京路總店看到,各種口味的青團也同樣漲價0.5元。
而隨著青團的市場接受度日益提高,南京路步行街上做青團的企業也越來越多。記者在南京路步行街上看到,僅僅1公里的長度,就有近十家企業銷售青團。其中,包括沈大成、新雅粵菜館、真老大房等自產自銷青團,還有泰康、第一食品等商家代銷包裝好的青團。
上海糖制食品協會副秘書長鄒建國告訴記者,其實青團的利潤還是相當可觀的。“一般毛利可達一半左右。這也是很多企業愿意去做青團生意的原因。”
麥青汁供應充足提升銷量
“今年市場上的青團近9成都是用麥青汁著色。”上海喬康麥青種植園園長俞炳章這樣說道。
據悉,作為上海唯一的專業麥青汁生產供應商,今年,喬康將產出1200余萬斤麥青汁,比去年增長約2成左右。俞炳章告訴記者,按照每1斤麥青汁可以產出10只100克分量的青團來算,供應到全市的青團數量將突破一億只。“這個總量甚至可以與月餅相媲美。”
事實上,由于去年11月份的持續雨天,對于冬小麥的生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導致最終的小麥利用率僅為70%,也間接導致了麥青汁的價格有了5%左右的增長。“這可能也間接造成了終端零售價的上漲。但總體來看,是一個量價齊升的局面。”
王家沙副總經理趙曉宇告訴記者,現在王家沙青團的銷售已經同比增長了10%。“往年3月份下雨天較多,今年天氣比較暖和,也進一步拉動了消費。預計清明節前夕,日銷量就將超過10萬只。”
周曉萍指出,麥青汁的足量供應,也給了市場銷售更廣闊的銷售前景。
轉型小點心存困難
記者在南京路步行街上看到,有不少消費者坐在椅子上品嘗豆沙青團。“味道還不錯。”市民李老伯吃得津津有味,“可惜只有這段時間吃得到。”
鮮肉月餅、黑洋酥湯團……這些曾經的節令性食品,如今都已成為了日常小點心。有消費者甚至戲稱鮮肉月餅為“肉餅”,因為其一年四季都能買到。那么同樣作為節令性商品,青團有沒有可能也成為下一個鮮肉月餅?
事實上,這個設想仍然有實現的難度。一位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于每年銷售青團期間正值小麥和艾草可以用來打汁的“黃金時期”。“時間提前了還沒長成熟,時間久了,艾草就老了,榨出來的汁都有殘渣,而溫度升高后,麥苗長大了就長糧食了,此時再去收割肯定不舍得。雖說麥青汁可以冷凍儲存,但是從口感上,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周曉萍表示,沈大成的青團要賣到5月中旬沒有麥青汁供應了才結束。“青團在市場上的接受度還是不錯的。”不過,不少業內人士指出,青團作為時令性食品,是清明節的“標配”。但是受制于糯米產品本身的屬性,再加上江南地區的風俗習慣,想要讓其成為日常小點心,仍然存在難度。“過了清明,端午節大家都去吃粽子了,從節令性食品的習慣上來說,也較難實現全年供應。”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