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智能手機如今就像家中小家電產品一樣,正在淪為“一次性”產品,一旦產品損壞,往往是“修不如換”。售后流程復雜,管理混亂,費用昂貴,使消費者在要不要維修手機的問題上左右為難,而廠家承諾的保修期也形同虛設。
近日,紅米手機便因高于售價的維修費陷入輿論漩渦。消費者王先生的紅米Note2的WLAN打不開,因此想要維修,結果卻被告知維修費要875元,而王先生去年“雙11”搶購這款手機時只花了699元(官方原價799元)。
王先生在與小米售后人員溝通中卻被告知,WLAN選項打不開是因為人為因素造成主板彎曲,不屬于保修范圍之內,所以需要付費維修,由于主機是一體的,所以屏幕的內屏及外屏都要換,以致維修費高昂。
雖然王先生遭遇的這種超過售價的維修費在業內屬于個例,但維修費用高卻是行業的真實現狀。比如蘋果iPhone6換個屏幕就需要860元。
高價維修費并不僅限于高端手機,很多千元機的售后費用也不便宜,屏幕更換動輒需要五六百元,隨便修修也要花費二三百元。
事實上,手機是國家明確規定需要提供三包服務的產品。據《手機三包法》規定,自售出之日起7日內,手機存在性能故障的,消費者可以選擇退貨、換貨或者修理。自售出之日起第8日至第15日內,消費者可以選擇換貨或者修理,一年內可以免費維修。
盡管國家出臺相關規定,且手機廠商也都遵循著這一規定,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用戶在手機產品出現意外時,卻往往無法享受到三包服務。
首先是最常見的手機屏幕損壞,多半是用戶不小心摔壞或者碰壞,這種狀況通常都不在免費維修內。在業內人士看來,普通消費者往往對手機內部構造、工作原理知之甚少,在面對維修人員所給出的檢查結果時,往往無法辨別真假,如果維修人員刻意歪曲事實,則很容易損害到消費者權益。
智能手機售后維修問題之所以頻頻見諸報端,主要還是在于其維修費用高,那么手機維修費用高是否就是因為配件成本真的有那么高嗎?
并不全是如此。除了部分配件成本較高原因外,更多還是與價格不透明,以及手機售后管理混亂有關。業內人士透露,在手機、家電、PC等電子類行業中,售后服務體系包括廠商直營店、授權店兩種模式,而直面消費者的絕大部分屬于后者。這類售后網點通常都是第三方維修機構,主要以盈利為目的。
對于手機廠商來說,加盟型售后網點服務,往往對企業品牌影響不利,但是這也無可奈何。上述人士指出,“建設一家維修站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包括資金、門店、人手、技術、培訓、配件、維修設備和物流等,還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短期內根本難以通過這種方式來滿足用戶需求。為了減少售后渠道的建設成本和盡快擴大售后網絡規模,手機廠商往往會將售后服務外包給第三方服務商”。
此外,維修售后價格不透明也是導致手機維修費用高的一大原因。智能手機屏幕分為內屏和外屏,外屏是一個玻璃板,而內屏則是液晶屏,業內通常指的成本高其實指的就是內屏,但是由于當下諸多智能手機大都是采取集成工藝,如iPhone,無論是內屏損壞還是外屏損壞都需要整體更換,使得維修成本直線升高。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