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深夜時分,夜幕中的上海,仍有一些店面燈火通明。在24小時便利店、快餐店大面積鋪開的如今,仍有一家老食品店———星火日夜,48年來始終堅持24小時營業,單店單月夜間營業額突破10萬元。
食品越做越考究48年堅持24小時營業
“記得那時候還沒有110,有句話叫‘有困難找星火’。有孕婦大半夜要臨產了,其他店面早都已大門緊閉,就找到星火,店員蹬著三輪車立馬把她送到了醫院。”說起星火日夜食品店,年逾古稀的市民何阿姨回憶滿滿,感慨萬千。“對于星火,那可是很有感情的。我們這輩的人都知道它,在曾經憑票證的年代,隊伍排得像長龍一樣。”
如今,何阿姨仍會經常光顧星火,買上一些特價食品。“時代在變遷,東西也越做越考究了。”
星火日夜食品店,我國的第一家24小時食品店,早在1968年就正式開張營業。星火日夜實業公司總經理張樂新告訴記者,“那個時候商店營業時間都很短,我們之所以做24小時店,主要是體現為人民服務的理念。”而這一做,就做了足足48年。如今,隨著外資便利店、快餐店的進駐,星火依舊堅守著24小時不熄燈的傳統,且營業額逐年攀升。
“這些24小時店對我們肯定有影響,但我們依舊有自己的生意。”數據顯示,星火日夜食品店每天夜間10點半至次日清晨7點的銷售額單店單月可以達到10萬元以上。
4個員工專職夜班夜晚開店拉動白日銷售
清晨7點半,市民鄭先生就踏進了位于西藏北路的星火食品店,買了一點散裝小零食。“馬上要去火車站坐火車,就來買點吃的路上備著。”鄭先生告訴記者,知道星火是24小時店,又在火車站邊上,所以就近買點吃的。“有的散裝食品便利店還沒有,只有到這里買。”
事實上,像鄭先生這樣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張樂新告訴記者,如果單從夜間營收數據來看,單店4個員工專職做夜班,再加上電費及運營、管理成本,10萬元的收入可謂是利潤微薄。“但是24小時開店所產生的連帶效應卻是巨大的。每天清晨,別的店都還沒開門,我們這里就會有很多顧客。這些年來,我們也形成了固定的客戶,每周五,西藏路店都會有前來采購的列車員,成了‘固定節目’。”
上海糖煙酒茶商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兆文說,“如果算小賬,夜商店要盈利是有難度的,但是算大賬,形成的企業社會影響力和潛在消費,這本賬是算得過來的。”
轉型創新求變每平方米營收近44萬元
星火日夜食品店,曾幾何時,只是一家雜貨店。張樂新坦言,“剛開時還是計劃經濟時代,以服務為主,如今,要在市場經濟的洪流下繼續生存下去,光靠老品牌的效益是不夠的,在堅持優質服務的基礎上,還要不斷搶新、不斷求變。”
記者看到,在星火南京路店,除了傳統的各類食品外,一些進口的特價食品頗受歡迎,而門口引進的柜臺,賣起了老酸奶和小籠包。“小籠包是今年剛剛引進的,效果很好。”張樂新笑著說,引進門口的柜臺后,僅今年前兩個月銷售就做了118萬元,而引進前只有60余萬元,銷售額接近翻番,毛利就增加了15萬。
談起未來的規劃,張樂新表示,由于正對大丸百貨,南京路店未來將打開門面,正對百貨商場,進而引進韓國小吃等食品,以吸引年輕消費者。“以前我們賣特色糕點,現在哪里都有,早就不稀奇。我們是上海第一家引進進口食品的商店,但現在大家都在做,我們就要尋求新的突破。”張樂新透露,目前星火日夜食品店的臨保進口商品比重已由原先的7成降至3成。未來仍將結合南京路的地理位置,摒棄無法產生經濟效益的商品,引入更多的節日食品,打造體驗式消費,形成與其他商家的錯位競爭。
數據顯示,星火日夜食品店南京路和西藏北路兩家店面加起來僅有160余平方米,但去年營收卻達到了7000多萬元,每平方米面積的營收達到近44萬元。“商場面積有限,但服務是無限的,我們希望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每一平方米店面。”這兩年,有多名大學畢業生加入了星火的團隊,給企業的發展增添了活力。有新員工就坦言,“看到了老文化的傳承,也看到了新的發展前景和希望。”
48年很長,可以改變很多事。48年很短,星火用那盞永遠亮著的燈,照亮著這些年華,照亮了那些時代的記憶。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