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2020年,全市戶籍老年人口將超過530萬。老有所醫,老有所養,是全社會的心愿。昨天,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本市社會養老服務的相關情況。據悉,明年市政府實事項目將再推進50家“長者照護之家”,到2017年實現上海各區縣全覆蓋。為了使養老服務更加公平有效率,本市將推進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并且抓緊研究建立老年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希望制度性地解決老年照護服務的資金問題。另外,上海還將出臺一系列土地、融資、稅收政策來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副市長時光輝出席發布會,并回答提問。
不用離開熟悉的社區,既可以短期住養又可以提供日間照料服務的“長者照護之家”自2014年下半年推出后,受到歡迎。記者獲悉,上海將用3年持續推進“長者照護之家”建設,并明確了扶持政策:由市級福彩金給予每張床位1萬元的一次性建設補貼,各區縣1:1配比,同時給予一定運營補貼,在水、電、燃氣、有線電視等的收費標準上也給予參照養老機構的優惠政策。另外,“長者照護之家”今后不僅可由街道和鄉鎮政府開設,也可以由社會力量投資。
為了讓老年人有更多選擇權,提供更精準養老服務,本市將進行統一的需求評估。副市長時光輝表示,需求評估將由第三方進行,先評估老年人的身體狀況,根據身體照護等級,確定基本養老服務的供給內容。有些老年人在居家享受一些服務就可以完成,有些一定要進入到機構里,甚至要進入到護理院,才與他的身體狀況相適應。時光輝說,除了身體狀況,還要評估老年人的經濟狀況,區分相應補貼,解決老年人的支付問題。主要體現兜底線,對低保低收入老人進行補貼,使他們不因為收入比較低就享受不到服務。據了解,今后所有新增養老服務設施,無論是通過新建還是存量調整設立,凡是提供基本養老公共服務的,老年人提出申請,都要經過統一需求評估,根據照護登記,匹配相應的服務類型。
“十三五”期間,上海的老齡化程度還將進一步加深。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本市在土地、融資、稅收等問題上,也進行了一些政策突破。比如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養老服務貸款給予風險補償;用現有空閑的廠房、學校、社區用房等進行改造利用,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經規劃批準臨時改變建筑使用功能從事非營利性養老服務,且連續經營逾一年的,五年內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價,土地使用性質也可暫不變更;民間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與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可依法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如何解決老年護理服務支付能力不足的困難?對于這個問題,上海正在進行積極探索。近期,市政府已要求發改委牽頭,相關部門共同參與,抓緊研究建立老年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希望制度性地解決老年照護服務的資金問題,滿足老年人對專業化照護服務的需求。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