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崇明作為上海最大的農村地區,立足生態資源稟賦,正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先后完成十四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從提升鄉村“顏值”到賦予“價值”和“內涵”,促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讓鄉村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讓我們沿著創建歷程,探尋那一個個,充滿詩意的幸福家園~
本期帶您走近橫沙鄉豐樂村!
豐樂村位于橫沙鄉中南部,是上海典型的遠郊生態型鄉村。近年來,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和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要求,豐樂村堅持生態立村、產業富民、文化強村“三大理念”,聚焦農旅資源整合、新產業培育、人居環境改善、公共配套設施提升“四條路徑”。

通過黨建引領、村民自治、社會協同,用生動實踐打造集長江生態保護、農旅結合、游學體驗于一體的新“鄉村示范樣板”,曾榮獲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文明村、全國旅游重點村、上海市鄉村振興示范村等稱號。
立足生態優勢
打造美麗宜居海島鄉村
豐樂村基于原建筑風貌和村民意愿,遵循“粉墻青線彩屋頂,林水相依滿庭芳”風格,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融合村內五戶人家家風特點,以“仁義禮智信”的五常之道代表故事,進行建筑墻繪、馬賽克墻制作,實現鄉土景觀和民宅美化的統一。

作為垃圾分類的先行者,豐樂村于2015年引進生化處理器,成為全國首家能做到垃圾分類并自助處理餐廚垃圾的農村社區。通過建設“垃圾分類處理標準化體系”,制定企業標準83項,并在全市率先開展全村“定時定點收集”模式,嘗試垃圾處理零碳排放,垃圾日產量從1000公斤減至400公斤,確保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居民分類成效。
農旅融合發展
研學聯動實現產業富民
根據橫沙鄉生態旅游休閑島定位,依托綠色發展理念,豐樂村秉承農旅產業融合的思路,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借助豐饒的產業資源,豐樂村聯合華師大旅游發展中心開發 “大樂童鄉”研學項目,力爭打造“長江游學第一村”。

該項目圍繞自然環境、農村文化、農業資源,形成涵蓋生態、農業等知識的綜合性特色課程,設置24處研學場景,實現農旅與研學的優勢互補、發展互促,成為產業發展的有力助推劑。

自2019年海島藝術田園揭開面紗,不斷有生動別致的稻田畫呈現在大眾視野,“小江豚的故事”、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等亮眼畫面,一經出現便引來各方關注。占地約8萬平方米的“江豚游歷世界”連環水稻畫,更是成功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被認證為“世界最大水稻畫”。
經過不斷改建升級,該園年均吸引超10萬游客駐足游玩,切實輻射帶動村民回村創業。其中,在外務工村民返鄉自建民宿7例、農家樂3例,每戶年增收約30萬元。

園區打造過程中,總計提供建設崗位50余個、“家門口崗位”12個,盤活閑置存量房屋5幢,惠及周邊189戶擁有閑散流轉土地的農戶,使增收致富落到實處,不斷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指數。

此外,豐樂村積極修繕改建存量廢棄小學,打造集村史館、非遺工作室等于一體的“豐樂新天地”多功能產業綜合體,在銘記橫沙鄉和豐樂村百年發展歷史的同時,持續挖掘非遺傳承人,讓傳統美學、傳統手工技藝得以延續,并不斷實現多元化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踐行文化強村
多措并舉創新鄉村治理
多年來,通過持續推進“豐樂夜課堂”這一上海學習型鄉村十大王牌項目,組織涵蓋音樂、書法、烘焙、農業技術等豐富課程,村民思想水平、各項技能得到顯著提升,不斷拓寬眼界、增長才干。

依托與安永事務所等社會公益組織的合作,共同打造TT鄉村圖書館,搭建文化活動、親子教育的良好平臺,成為青少年學習、村民充電的又一去處。

豐樂村以網格化治理為抓手,深化黨群服務點、睦鄰點等群眾性陣地建設,統籌管理27位黨員志愿者、107位村民志愿者。組建“豐樂大家幫”志愿服務平臺,設立便民志愿服務項目16項,重點為村內高齡老人、獨居老人解決實際生活困難,惠及全體村民及周邊村村民。

豐樂村積極探索農村社區治理模式,設立“五福基金”及考核辦法,將“五福基金”發放與河道治理、環境衛生、垃圾分類、五美建設”等各項工作掛鉤,設立由老黨員組成的宣傳組、監督組,引導村民從“集體要我做”向“我自己要做”轉變,從“任務命令”向“激勵引導”轉變,形成常態長效的全民共治共建共享新局面。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