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一支小小的軍號,吹響艱難時世中的不屈堅守,一面縫補過的國旗,揚起革命勝利時的由衷喜悅,一本本紅色的黨章,翻開崇明青年的紅色激情,一張張斑駁的獎狀,點綴各行各業的建設圖景。

今天的崇明興旺祥和、綠色宜居,但骨子里始終激蕩著紅色的旋律。紅色老物件系列視頻將帶大家穿越時光,一道追溯獨屬崇明的紅色記憶。
崇明民間收藏家周雄凱先生熱衷于收集抗日戰爭遺物。在他的眾多藏品中,有一支從崇明鄉間收到的軍號。
1999年,一次下鄉探訪中,這支陳舊斑駁的軍號來到周雄凱的手中。原主人自稱曾是崇明縣民眾抗日自衛總隊(即“崇總”)的司號手,在崇明打過鬼子。
周雄凱起初對軍號的來歷產生過疑問:通常只在八路軍、新四軍等正規部隊規模作戰時才用得上軍號,崇總自衛隊也曾使用過軍號嗎?

2012年,周雄凱在原駐崇明日軍的回憶錄中看到,1940年,在喇叭鎮的一次伏擊戰中,崇明游擊隊包抄了日軍,吹響軍號發起進攻,令日軍膽戰心驚,乃至于把軍械丟進河里。可見,軍號的確在崇明抗日斗爭中大顯身手;而崇總也確是一支紀律嚴明、戰力卓越的隊伍。
自1938年3月18日,日本侵略者登上崇明島之日起,島上的抗日烽火從未熄滅。共產黨員和廣大愛國青年積極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組建了崇明縣民眾抗日自衛總隊,與日軍展開了殊死較量。
隊伍身處敵占區,裝備差,人數不多,更兼地勢平坦,缺少掩護與周旋空間;面對如此不利的局面,戰士們卻展現出崇明人勇于亮劍、慷慨報國的精神,為崇明人民撐起一片天。
從1938年組建到1940年奉命北撤蘇中,崇總組織了一系列攻堅、伏擊戰斗,迫使數千駐崇日偽軍龜縮據點,拖住了日寇進犯內陸的部署步伐。
1940年6月27日,崇總第一大隊第二中隊在米行鎮渡港橋附近,利用以敵軍未爆炮彈改裝的土地雷炸死炸傷日軍28人,我方則無一傷亡。這一仗大長了崇明抗日軍民的士氣,打亂了日軍的軍事計劃,迫使其從浦東、寧波等地調集5000余兵力,對崇明進行掃蕩。
70多年過去了,崇總留下的軍號仍能吹響嘹亮的號聲,仿佛在提醒今人勿忘國恥,警鐘長鳴。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