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綠港村位于綠華鎮南部,東臨明珠湖,西扼崇西水閘,北依南橫引河,南至西沙濕地,擁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西來農莊、桃源水鄉、寶島蟹莊等吃住一體的旅游企業也都在村里入駐,還有各種農家樂、民宿和果蔬采摘體驗項目等。

前不久,綠港村入圍第三批上海市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計劃。以此為契機,綠港村計劃繼續提升村容村貌,加強一、三產融合發展,打造成為崇明旅游的新亮點。
科學布局生態產業
綠港村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有著悠久的柑橘種植傳統,是著名的柑橘之鄉。近年來,綠港村一直致力于挖掘柑橘產業潛力,不斷引進柑橘新品,大力推廣新技術,試點兩無化種植,提升自身品牌優勢。目前綠港村的柑橘種植規模在2000畝左右,是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不過,綠港村并沒有滿足現狀,在傳統柑橘種植的基礎上,持續優化種植結構,適時引進其他的新品果蔬以完善產業結構,建立了翠冠梨、枇杷、火龍果、鐵皮石斛等生產基地。

比如翠冠梨,銷售價格比柑橘更高,畝產收益達到上萬元,已成為綠港村不少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村社保隊員范本良就承包了15畝梨園,每年光是翠冠梨的種植收入就達到了12萬元。

在發展果蔬產業的同時,綠港村著力提升水產養殖業品質,實現生態循環養殖。大力革新清水蟹養殖技術,成功實現內循環養殖。
傳統的蟹塘換水方式是將養殖水直接排入溝湖中,再將外面的清水引入蟹塘,這樣有可能會對水體產生污染。而通過內循環,將實現養蟹全過程零排放、零污染。

綠港村在15畝試點的經驗基礎上,隨后又完成了600畝的生態循環養殖改造,并適時擴大了清水蟹養殖規模,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農林漁旅融合發展
除了農業方面的特色,綠港村還擁有天然的地理優勢來發展旅游產業,毗鄰明珠湖公園、西沙濕地。綠港村在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過程中,為了能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對村內的旅游實體企業進行了空間上的調整,主要在堡鎮路兩側進行了布局,使農旅產業互相融合補充,形成整體合力。

為盤活村域內的集體資產,綠港村積極探索實施農戶住房和土地三權分置,籌備建立村級合作社,鼓勵支持特色民宿落地生根。

除了桃源水鄉大酒店、西來農莊等旅游產業外,還挖掘了楠舍、曉窗·悠境、思鄉園等一批有代表性的民宿,并且目前仍有一大批項目正處于洽談招商和建設過程中。
綠港村抓住自身優勢,實現一三產融合發展,衍生出了“桔、蟹、水、根、蟲”等多種特色文化,特別是在“農旅、林旅、水旅、體旅”等融合上做文章,探索了“一種融合一個點”建設,形成“內容、活動、消費品”要素體系,實現了“既有參觀、也能體驗、更有消費”的全方位功能。

綠港村牽頭舉辦的“橘黃·蟹肥”、“蟋蟀爭霸賽”等文化活動,都是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產業、文化、旅游相結合的新消費經濟產品。
長效管理根除頑疾
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綠華鎮綠港村用心、用情、用力,以推進“迎花博、治五棚”為契機,響應號召,全力推進“五棚”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為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增添生態底色。

面對“五棚”整治這一棘手的工作,綠港村一方面制定了全面的整治方案,組織村兩委班子、小隊長對全村農戶“五棚”情況進行地毯式檢查、排摸,同時根據不同點位研究不同的整治方式做好預案,避免出現“一刀切”;
另一方面,綠港村充分發揮人文關懷,立足于群眾的角度,抓住主要矛盾,對村民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確保整治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通過一段時期的集中整治,綠港村的“五棚”改造迅速顯現了成果,一排排整齊干凈的房屋環繞著清水綠樹,以及“花博人家”的入駐,都讓一些前期抗拒整治的村民艷羨不已,甚至主動前來尋求配合改造。
為消除運動式治理“五棚”帶來的弊端,綠港村村委還創造性地研究出了相關長效管理機制,重點是在制度的落實上下功夫,確保整治成果的常態化,凝聚人居環境整治的強大合力。

截至目前,綠港村已完成160個點位的清理整治工作,拆除面積3900平方米。下一步,綠港村將再接再厲,研究工作舉措,有力有序推進五棚整治工作。
今年下半年,隨著西沙濕地改造、環島景觀大道等工程相繼完工和綠港村水上、路上兩條旅游線路打造完成,這顆崇明西部的明珠有望迎來井噴式發展。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