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上海“留改拆”并舉、綜合推進各類舊住房修繕改造工作取得了重大的進展,相當一批項目開建或已經建成,老百姓的居住環境獲得大幅度地提升。昨天記者走進靜安彭三小區、虹口東方公寓和春陽里,近距離感受這一系列惠民工程。
彭三小區:首批工人新村完成蛻變
彭浦新村始建于1958年,是上海首批工人新村,2008年開始,彭浦新村開始試點“拆落地”改造。所謂“拆落地”就是拆除原有老公房,再新建樓房,來解決煤衛獨用問題。彭浦新村街道的彭三小區之所以成為“拆落地”的試點,因為除了廚衛合用的不便,還存在小區房屋結構老化、道路嚴重積水、上下水管道堵塞等硬傷,一般尋常的修繕已經無法改善。
記者昨天在彭三小區四期現場看到,褐色與淡黃色相間的高層建筑、淡綠色的遮陽玻璃窗、設有健身步道與綠色植物的中心花園,改造后的四期從外表看與新建商品房小區沒有太大差別。“最新完成改造的四期項目,在拆除了原先的15幢老公房后,在原址上建造了3幢18層高層居民樓和3幢8層小高層居民樓。作為上海首個竣工完成的‘拆落地’項目高層建筑小區,6幢居民樓全部都加裝了電梯。”街道舊改辦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因建造高層后空出來的地面空間,則被引入提升小區品質的配套:增加了一個可容納285輛車的地下停車庫、大量的綠化以及建筑面積超過6000平方米的社區公共建筑空間。
東方公寓:專業力量推動加裝電梯
位于汶水東路上的東方公寓小區,是一個建設于上世紀90年代的多層小區,其中三幢樓的居民今年已經率先享受上了乘坐電梯上下樓的便利。
“從2014年開始,因為陸續有居民反映老年人上下樓梯困難,于是加裝電梯提上了議事日程。此后,經歷了三年多的意見征詢和建設,終于首批3臺電梯在今年年初建成。”江灣鎮街道方浜居委的施瑜告訴記者,這三幢樓因為一樓二樓部分屬于商鋪,因此由3-6樓的居民分攤造價。
事實上,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需征得小區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樓道90%以上居民同意并簽字確認,同時還不能有明確反對意見,許多加裝電梯的工程就“卡”在了這一步。為了讓加裝電梯惠及更多居民,今年3月19日,“上海虹口區家加樂加裝電梯事務所”成立,成為滬上首個加裝電梯事務所,力求為加快推動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注入專業力量。據介紹,家加樂加裝電梯事務所一方面在加裝電梯前做好宣傳介紹工作,另一方面在啟動意見征詢后協助小區做居民的思想工作,從而大大推動了加裝電梯工作的進程。
春陽里:修改22稿方才動工
“這里原來的租金只要700元左右,現在改造好租金達到了4000元,但我還是很樂意租。”柴先生是虹口區春陽里改造完成之后的第一批租客,愛喝茶的他把茶室設在了春陽里一套改造完成的房屋的底樓,頗為愜意。
春陽里建造于1921年—1936年,多為二層。2016年之前,它和很多上海的老式石庫門里弄一樣,居住條件惡劣,各種違建層出不窮,成為城市風貌的“短板”。2016年,“春陽里”被正式列為上海市風貌保護街坊。同年虹口區正式啟動“春陽里”風貌保護街坊更新改造項目。改造目標是既保護特色舊里風貌,又要做到居民戶內廚衛獨用。作為上海從“拆、改、留”變為“留、改、拆”的先期試點,春陽里成為全市第一個完成里弄房屋內部整體改造的項目。
“為確保居民改造方案得益均衡,設計方案反復斟酌改了22稿,目前的試點項目平均每戶得益面積3.5平方米。方案跟居民見面后,又根據居民的合理意見進行了微調,在實現廚衛獨用的基礎上,對房屋進行結構加固,整修樓梯,并實現了管線落地,防蟲防潮,消除了原先的安全隱患。”漢陽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朱翠芳告訴記者,最終,許多蝸居幾十年的老居民享受到了煤衛獨用的便利。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