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當前,崇明正逢加快建設世界級生態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承辦第十屆花博會的重大發展機遇。崇明把握機遇,加快推進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建設,為提升發展能級、核心競爭力打下扎實基礎。崇明干部群眾順應大勢、不懈奮斗,為項目的順利實施作出努力。據了解,包括生態大道新建項目在內的多個重大工程推進加快,尤其是涉及到的動遷工作進展順利。這其中既有相關單位的辛勤付出,更有老百姓的支持配合。

配合動遷盼更好的日子
“這是我家的鑰匙,現在交給你們了。”8月15日,城橋鎮侯南村,生態大道新建項目簽約基地之一,84歲的王惠香和老伴來交房。王惠香是侯南村人,家中有3個兒子,老宅基上蓋了3幢房子。平時大兒子照顧二老。生態大道要打他們家過,3幢房子全部要拆。王惠香家的房子自她父輩傳下來,翻修過幾次,從最簡陋的平房到現在的小樓房,已歷經百年。“要拆,還真有點舍不得。”“但要拆,我們全家人肯定配合。”王惠香爽快地簽了約,還做通了兒子的思想工作。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加大生活垃圾分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生態廊道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力度,崇明老百姓從中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實惠,家園變美了、環境更宜居了。與此同時,老百姓的保障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我就是坐在家里什么也不干,每個月也有一千幾百元的收入。”王惠香說,很多人像她一樣,享受到了生態發展的紅利,所以也懂得,隨著生態島建設不斷推進,日子會越過越好。
老百姓一方面得了實惠,一方面非常愿意盡到義務。“平時受黨和政府的恩惠,關鍵時刻我肯定不會掉鏈子的。建生態大道是為了更好地發展,服從安排,不做釘子戶,這也是我應該做的。”推蝦港村動遷群眾沈亞芳說,“我們老百姓會以實際行動支持生態島建設,大家都盼著過更好的日子呢。”
“無權”工作陽光公開透明
生態大道全長約38公里,西起城橋鎮淡云路,東至陳家鎮北陳公路。建成后,將提升崇明中部和東部交通運力。這一項目的動遷涉及沿途7個鄉鎮、550多戶集體土地動遷居民。在7月上旬至7月底的2周內,簽約工作全部完成。

區房屋(土地)征收中心負責人說,包括生態大道新建項目在內的多個動遷簽約工作之所以較為順利,得益于工作理念的創新。“前不久,區委書記唐海龍來中心調研,要求我們學會‘無權’工作、陽光工作、有感情地工作。”所謂“無權”工作,就是所有工作按照規矩來做,嚴格依法依規操作。這位負責人表示,相關單位在充分聽取7個鄉鎮的意見后,根據市一級的相關政策,專門擬定了符合崇明實際的政策操作口徑,并向群眾公開。“比如我們的政策依據是什么,計戶標準、面積認定、居住房屋置換補償方式、獎勵費發放標準等,全部告知老百姓。同時,對此反復進行宣傳,并向群眾耐心解釋。”
“所有政策都全公開、全透明,老百姓心里就有了底。”堡鎮動遷群眾樊冬麗說,不但政策公開透明,抽號的過程也全都陽光公開。“我們是抽號決定簽約的順序。”她告訴我們,抽號現場有律師、鎮司法所工作人員、人大代表等作為公證,并全程拍攝視頻。公開公平公正,動遷簽約工作得以快速推進。
融入感情對老百姓負責
動遷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許多動遷工作人員“5+2”“白+黑”是常態。施建平是一名動遷工作人員,每天早晨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看工作群。“看看大家的進度都不錯,自己心里也著急,每天就想怎樣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施建平說,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那是家常便飯。他印象最深的是獎期的第一天。“老百姓都急切盼望著,早簽約可以早選房,因此這天來的人最多。于是我們一家家向他們解釋清楚政策,讓老百姓明白、放心。”工作做完后,回到家已是第二天凌晨2點。
剩最后一家未簽約時,施建平更是焦急。由于這戶未簽約農戶常住市區,施建平便和村干部、鎮動遷辦工作人員一起,到上海做他工作。“前后跑了有四五次。最后一次,我們到他家時,已是晚上7點半,一直談到11點半,終于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堡鎮21號、25號安置地塊的動遷簽約工作是提早完成的。趕到市區與戶主簽約,開車接行動不便的老百姓來簽約,成了工作人員的“分內事”。堡鎮動遷工作人員吳永新說,動遷工作一定要投入感情,要做得細致周到,“但有一條,凡是政策許可范圍內,合理訴求都有商量的余地;凡是不符合政策的,則堅決不開任何口子。既要講感情,又要對老百姓負責,讓他們開開心心、早日圓一個進城夢。”
依靠群眾發揮群眾力量
動遷安置工作事無巨細,要把工作做得面面俱到,除工作人員全情投入外,也需要發揮群眾的智慧和力量。
吳錦平是堡鎮堡港村13隊的生產隊長,也是堡鎮25號安置地塊的動遷戶。在積極簽約的同時,他主動請纓,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對于動遷,絕大多數人是支持配合的,但也免不了有個別人拖后腿。我覺得可以幫村干部一起做他們的工作。”
在吳錦平的小隊,有這么一個“難搞”的人,一直拖著不肯簽約。吳錦平來到他家,耐心勸說。“你看,人家都已經簽約了,就剩你一家。你要是超過了規定時間不簽,隊里的、村里的獎勵費都要泡湯了,你拖了大家的后腿,以后在村里還怎么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這個“倔強”的人,如期簽了約。
一些村民不太配合,村干部和工作人員的話都聽不進去,這些人的工作怎么做?“他們平時跟誰關系好,比較聽得進誰的話,我們就找到誰,通過熟人來做他們的工作。”堡港村的老支書沈利培基層工作經驗豐富,他和工作人員走村串戶,把難題一個個解決掉。
“我們不能讓老實人吃虧,更不能讓利欲熏心的人多得一分錢便宜。”吳永新說,由于頂層設計科學,政策制定合理、執行嚴格,那些為了多圖一點利而死纏爛打的人,最終都沒有貪到一點便宜。而那些積極配合工作、家中確實有很大困難的群眾,在政策許可范圍內,得到了一定補償。
據了解,堡鎮21號、25號安置地塊的動遷分別涉及16戶、91戶村民,簽約工作分別只用了4天和10天。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