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瑟嚴,明萬歷年間人,是本縣民間傳說中幾乎家喻戶曉的一位機智人物,傳說他有"揮筆成文,出口成章,閉目起一智"的才智。他不畏權勢,愛打抱不平,經常巧施計謀,懲罰惡人,伸張正義;常在訴訟中,智作訴狀,詰難官府,仗義執言。但有時也愛報復,對老百姓惡作劇。有關楊瑟嚴的故事很多,擇記數則。
舌斗府臺 一次,蘇州府拘傳楊瑟嚴。他還是平常那副裝束,頭戴小帽,身穿長袍,大模大樣地步入府臺衙門。然后,取出隨身攜帶的麻袋,將自己的頭完全套住。府臺驚堂木一拍,喝問:"你是崇明的惡訟師嗎?"楊瑟嚴雙手作揖答:"大人沒有見過楊某面長面短,何以稱之為惡訟?"言畢,揭開麻袋亮相。府臺一時語塞,便以官勢壓人,喊道:"還不快快跪下?"楊直立不跪,反問:"無罪之人,那有跪稟之理?"府臺惱羞成怒,又虛張聲勢地拍了一下驚堂木威脅道:"本府是點著的一支蠟燭,你只是一只飛蛾。飛蛾撲火,自取滅亡!"楊毫不相讓地說:"我是隨紅光而來,隨光而去。"府臺聲嘶力竭:"你罪如銹打入木!"楊針鋒相對:"我用千鈞取出"。府臺亂加罪名:"你犯了私和三十六條命案之罪!"楊當即頂回:"我保七十二家身家之長。"府臺節節敗退,只得轉緩語氣問:"你是地方上的壞人,誰來保釋?"楊答:"既然我是壞人,兒子怎能入紅門(秀才),孫子怎能登金魁(舉人)?誰來保釋,看來要你大人了。"府合計窮,無言以對。
換鞋懲惡 某貧民有女,名珍寶,生得天姿國色,且聰明能干,引得當地青年弟子垂涎,求婚者絡繹不絕。珍寶心中自有意中人。但父母卻作主將其許配給一富家獨子為妻。婚后,丈夫好吃懶做,整日與賭友鬼混,珍寶好心相勸,丈夫只作耳邊風,還時常惡言相責。婆婆也為兒子護短,數落媳婦的不是,珍寶十分痛苦。一天,珍寶在回娘家路上遇見了過去的意中人,兩人傾訴思念之情,立下誓愿,今生不能配成夫妻,來世定當結為伉儷。誰知這事被丈夫得悉。珍寶遭到了辱罵毒打,悲憤交加之下便懸梁自盡了。鬧出人命,這可把丈夫和婆婆嚇壞了。母子倆一起密謀,定出了一條嫁禍于人的毒計。第二天,珍寶情人大早起來,突然看見屋前吊著珍寶的尸體,嚇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向楊瑟嚴求計。楊瑟嚴早知其中情由,胸有成竹地說"你給死人腳上換一雙沒有穿過的新鞋,即可保無事。"青年依計而行。 當天,縣官聞報前來查勘,見死者鞋底無泥,便判定婦人系自盡后被人移尸于此。于是將富家子及其母拘禁并責令富家殯殮女尸。周圍百姓交口稱贊楊瑟嚴巧施換鞋計,終于使惡人受到懲罰。
為民保糧 當時,官兵軍紀敗壞,經常在農田里縱馬尋樂,糟塌莊稼,農民敢怒而不敢言,紛紛向楊瑟嚴求助。楊瑟嚴微閉雙眼,心生一計。第二天,農民們按照楊的布置,將縱馬的官兵包圍,并打死了幾匹軍馬。然后到處張貼告示。官兵吃了虧,便向縣官告狀,要求懲辦農民。縣官一聽大怒:"小民造反,這還了得!"急急備轎前往察勘。沿路只見到處貼著告示,上寫:"軍有軍糧,馬有馬糧,農民有口糧。精塌莊稼,打死軍馬,懲罰農民,皇法何忍?縣知事明察,當地農民告,某日。"縣官又來到現場,只見麥田里一片狼藉。縣官暗想,原來毀田在前,毆馬在后,也是事出有因。莊稼乃農民之命根,如本官一味偏袒士兵,激起民反,頭上烏紗帽豈不難保?于是回府提筆判案曰:"軍兵管馬不嚴,引起民憤,打死軍馬,概不追究,損壞莊稼,理應補償"
惡作報復 一天,幾個農夫正在田間耕作,見楊瑟嚴走過,其中一個便話中帶刺地說:"我家養了三只鴨子,一只吃米不生(蛋),一只吃糠少生(蛋),一只吃糞先生(蛋)。"楊瑟嚴是聰明人,那會聽不出弦外之音。心想,好!你罵我吃糞先生,看到底誰吃糞。第二天,楊瑟嚴手提一籃饅頭,路過田邊時故意落掉幾只。幾個農夫正饑腸輛轎,見了拾起就吃。一會,楊瑟嚴急急返回,聲稱掉了幾只饅頭,問農夫有沒有拾到。農夫不理。楊瑟嚴裝出一副著急的樣子,自言自語:"掉幾只饅頭五小事,實在是因為饅頭心里已放了生藤黃毒藥,準備藥東宅惡狗用的,如果被人誤食了,性命交關啊!"農夫一聽,大驚失色,慌作一團,連忙向楊瑟嚴討救:"饅頭是我們吃了,還求楊先生看在我們小囡娘子面上,開開恩救我們一命吧!"楊瑟嚴一本正經地說:"要救你們,別無良藥,只有吃糞,以糞攻毒方可。"農民一聽有了活路,哪管臟臭,爭著去找糞吃。楊瑟嚴臉上掠過一絲滿足的笑容。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0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