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紅漆幾乎都掉光的八仙桌,只剩三條腿的椅子,棉絮、彈簧外露的沙發,隨手一抹就是一層灰的廢棄自行車……日前,在崇明港西鎮明南佳苑小區里,工作人員不停將這些雜物搬上卡車,裝滿后就出發運往統一的垃圾歸集點。看著一輛輛遠去的卡車,港西鎮靜南村黨支部書記鈕菊香終于松了一口氣:“這次‘大掃除’結束后,地下車庫里終于干凈清爽了,居民們停車也不用再犯愁了。”

這些雜物,都是從明南佳苑的電瓶車地下車庫里搬出來的。此前,不少住戶為了堆放自家雜物,在地下車庫里私自“圈地”,甚至安上門、裝上鎖,侵占公共停車位不說,還有治安、消防等方面的隱患。近段時間,明南佳苑開展了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對侵占地下停車庫問題進行了集中整治,共拆掉了住戶私建在地庫里的119扇門,騰出了百余個電瓶車停車位,地庫面貌煥然一新。
小區地庫成農村“柴房屋”讓人頭疼
港西鎮靜南村是全市宅基地置換試點村,絕大部分村民已經住進了新建的明南佳苑小區。不過,從“農民”變成“居民”后,不少人長期養成的生活習慣未完全轉變。造“柴房屋”堆東西,就是其中之一。

在崇明農村地區,人們建房時往往會在宅基邊上造一間小平房,用來堆放農機、農具、柴垛等,叫做“柴房屋”,相當于雜物間。“農村人是很節儉樸實的,東西能不扔就不扔,抱著‘萬一哪天能用上’的想法堆在柴房屋里,隨著時間推移就越堆越多。住到小區里了,自家的柴房屋沒有了,東西舍不得扔,有些住戶就開始打地下車庫的主意。”鈕菊香說。
明南佳苑小區的地下車庫主要是用來停放電瓶車的,一共有兩百多個停車位,原本就由一堵堵墻隔開,大小不等,小的僅能停放一輛電瓶車,大的可以擺下六七張八仙桌。不知從何時起,有的住戶開始往這些停車位上裝門。“有的裝鐵門,有的裝卷簾門,關門上鎖,里面就成了‘私人空間’了。”鈕菊香告訴記者,在剛開始有人裝門的時候,村里就及時得知并進行了告誡,但收效甚微,不少住戶還開始效仿這種“圈地為營”的做法,陸陸續續在地庫里裝門,此前一共有119扇門。
門里堆的是啥?據村干部了解,大多數都是住戶以前有宅基的時候從“柴房屋”里帶過來的,比如舊家具、廢紙箱、舊書報等。“還有些危險物品,比如鄉下操辦紅白喜事有放炮仗的習俗,有些人家把很多年前買的還沒用掉的炮仗也堆到了地下車庫里。這些東西堆著,影響其他居民停電瓶車不說,還有很大的安全隱患。”靜南村主任沈洪軍說。
拆門清雜物,找到“戶主”是難題
今年5月初,村干部正式在明南佳苑小區里張貼了整改公告,要求小區地下車庫占用者限期自行清理所有物品,到期限后未自行清理的,村里將統一集中處置。“一開始,大家都在互相觀望,我們上門宣傳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其他人家拆了,我自然也會拆’。我們沒有氣餒,一次兩次不成,我們就三次四次、五次六次登門拜訪。有些住戶白天不在家,我們只能早出晚歸上門做工作。”明南佳苑整治工作組成員沈宇華告訴記者,不少住戶被工作人員的真誠所打動,最后主動拆除了安裝在地庫里的門,搬走了堆放在地庫的雜物。
整治工作中,最難的地方在于確認地庫“柴房屋”的“戶主”。由于牽涉面廣,地庫又是公共的,如果“戶主”不承認,誰裝的門、誰堆的東西很難確認,也就無法上門做工作要求自行清除。怎么辦?“農村地區‘熟人社會’性質明顯,大部分住戶原本都是一個村組的,都認識。利用這個特點,我們發動了小區里各個樓組長,根據堆放東西的特征去找‘戶主’,效果很好。”鈕菊香告訴記者,不少樓組長本來就是靜南村里比較有威望、“人頭比較熟”的人,往往能根據一輛廢自行車、一張舊八仙桌就能知道這堆雜物屬于哪戶住戶。還有些實在找不到“戶主”的,村里工作人員就到小區物業翻住戶名單,用“排除法”挨家挨戶找。
小區環境整治志愿者也參與了這次整治行動,60多歲的沈明昌就是其中之一。沈明昌退休后從市區搬到崇明,在明南佳苑買房住,整治行動中,上門動員、查找違建“戶主”、鼓動居民整改等工作,都有他的身影。“崇明水好、空氣好,住在這里很舒服,這個小區像個大花園。作為一個‘明南人’,我也想為小區的居住環境改善貢獻一點力量,讓小區變得更加溫馨漂亮。”
拆了地庫的“門”,更要拆“心門”
7月下旬,正值高溫酷暑,整治工作進入收尾階段。在鎮政府和鎮城管中隊的支持幫助下,鈕菊香和沈洪軍帶領工作組成員以及部分志愿者兵分兩路,開始了最后的清理工作,將地下車庫和樓道里的雜物全部搬出運走。3天下來,清理出的雜物足足50余車,終于讓小區內公共空間得到了釋放,小區環境煥然一新。村干部表示,有些居民已經答應搬走雜物,但搬運有難度,村里也會幫忙搬運。不只小區地庫得到了整治,明南佳苑借著這股“東風”,還把小區里52處、約200余平方米違法搭建進行了拆除。
鈕菊香告訴記者,拆地庫的“門”容易,拆住戶的“心門”則是難事,需要村干部和群眾長期不懈的努力。“違建的背后,往往是住戶未能滿足的需求,往往是‘上樓村民’未能及時轉換過來的思維觀念。除了拆違,我們也想從根子上解決住戶的需求,讓住戶的思想觀念也能‘上樓’。比如,有一戶底樓住戶曾反映,樓上住戶的空調水老是滴到自家花園內,如果拆了陽光房,會影響他家正常晾曬。我們馬上聯系了物業公司一起解決了樓上住戶空調漏水問題,后來一樓的住戶就主動拆除了違建的陽光房。對于住戶們的儲物習慣,我們也在不斷加以引導,告訴他們如果確實是廢棄物,兩三年都不會用到一次的東西,索性扔掉,反而會提高生活質量。”據悉,今后明南佳苑小區還將建立長效巡查管理機制,持續對亂堆亂放占用公共空間等行為進行疏導,給居民營造一個更加整潔有序的居住環境。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0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